■董碧辉
那一张张的票根背面,是依稀的乡音,久远的乡愁。
没有任何借口,不回家看看,在这个时候,纵然将自己挤成一尾尾沙丁鱼,也要游回故乡,数一数咱爸咱妈脸上的皱纹又共风雨添几多,听一听咱娃咱妞的脑袋里又装了多少汉字和英文,悟了多少世故与人情。
春运的大幕一拉开,返乡的洪流如潮决堤,难辟难挡。远隔百里千里,暌违多时的土地,却需要借助一张张火车、汽车票才能抵达。
“涨”声往往在这个时候响起来。运输部门无疑在这个时候承担了比以往多几倍的运送压力,投入的人力、物力不知是多少,但肯定比平时增加了,票价适当上浮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家是企业,也要计较成本盈亏。
但春运无疑又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一个运输部门的经济账,家庭的团圆、社会的和谐、这个年节的喜庆都被一笔笔记在账中,这个账可真得好好算算。
春运大潮的两大主流是学生和进城务工者。众所周知,学生回家可享受半价的学生票。我们的进城务工者呢?上涨的火车票会否挡住他们返乡的脚步?是故,像硬座、普卧这类民工乘坐的主要座席应少涨乃至不涨,因为他们对价格的变动太敏感了。而软卧等豪华座席的乘客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刚性,适度上涨他们也能接受,实在不行,也有替代品——坐飞机回家。
何况,那旅途中因回家而带来的种种兴奋、激动、有点甜又有点怯的心情真的不用一钱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