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君
30年前,“听”谈不上是时尚,却的的确确是那个时候人们的主要消遣,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甚或慰藉心灵的主要方式。听音乐,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D9,却有至今仍让众多爱乐人迷醉的黑胶大碟;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有声读物,但每一个小伙伴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收音机。
方明、铁城、夏青、葛兰……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近30年前那个冬天的早晨将我从睡梦中唤醒的声音;“读《出师表》不哭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为不孝。”这是《阅读与欣赏》印在一个混沌未开的男孩脑海中的记忆……
许多年后,与一位而立之年跻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友人重又谈起方明、谈起那个每到清晨就如约而至的《阅读与欣赏》栏目时,顿觉相见恨晚。
《阅读与欣赏》不仅教会我如何理解诸葛亮、理解李密,还教会我如何走进文字的意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志昂登上幽州台的感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马致远的羁旅秋愁……待后来在中学的课本中再与这些文字相遇,那一刻,心弦在颤动。
阅读与欣赏,那个年代一个清晨五六点钟的“小众”节目,在东北的冬天就愈发显得早,感谢那个时候与祖父同居一室,感谢祖父有这样一个清晨听广播的习惯。时至今日,我甚至怀疑自己从事文字工作是否与那个年代的睡梦中的“听阅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