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建伟
本报讯 这两天,杭州西湖区钱塘外国语学校的不少初三学生开始改变一种习惯:不再一味做大量别人已经做过的题目,而是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目。这个方法是美国宾州西彻斯特大学的谭琳教授教给他们的。
钱塘外国语学校校长黄黎明是谭琳的启蒙老师,谭琳应黄黎明邀请,跟初三学生来一次对话,传授一些学习经验。
出题要一半人能做出
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除了多做练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谭琳:中国学生为什么以后的科研成果没有考试时那么优秀,就是因为我们做了大量人家做过的题目。自己出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出题的本意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一半人能做出,这样最好。出题的过程要自己想到问题的本质,往深的方面想。可以少做两道题,每次做完一道题目后一定要好好想想,这对于我们都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会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兴趣是靠自己培养的
学生:如果对一门课没有兴趣,如何去培养这门课的兴趣?
谭琳:我们学习就是为了碰碰看,是不是对学习的东西有兴趣。如果对那一门学科最有认同感,将来可能会成为终身职业。
你们以后还要过中考、高考的坎,就一定要学好各门课,不然你连“认同一门学科”的机会都没有。机会要去抢。在这种压力下,培养兴趣一方面看老师讲得生动,但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你自己。
号召力不只看成绩
学生:在我们这里,家长只认可成绩,成绩就是一切。
谭琳:在国外,学生回到家里就是上网,作业10多分钟就搞定了,他们更多的是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训练辩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选举的辩论,这样就需要一种口才“show and tell”,辩论培养了看问题、表达的能力。讲话要吸引人的注意力,是注意的中心。有很多人演讲不自信,就没有吸引力。很多大公司的CEO不是考试成绩好,而是他表达的才能出众。
国外考大学很简单,但成绩只是一部分。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是靠成绩,是你有没有号召力,这种能力在考试中常常是发挥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