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瞭望
3  4  
PDF 版
· 一男子被杀分寄三地
· 九旬翁破解蓄电池污染难题
· 500人村庄出了16名博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年耗资百万元上千次实验
九旬翁破解蓄电池污染难题
  重庆时报午夜供本报专稿 现年90岁的苏文峰老先生经过上千次实验,花20多年时间及上百万元资金破解了传统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污染、耗能的技术难题。

  13日苏文峰说,他去年8月1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发明专利,目前已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通过审查的通知书。

  老人自学20多年花费百万

  “我爸一直研究了20多年,花费不下百万!”苏文峰的女儿苏苹替父亲打开了话匣。90岁的苏文峰思路清晰,语言平和,看起来只有70多岁。老翁告诉记者,他年轻时从事无线电研制工作,喜欢研究机器。

  看到我国处理蓄电池的方法既耗能又污染环境,苏文峰产生了研究新技术的想法。只有小学文化的苏文峰边自学边试验,光专业书就买了一大屋子。

  “原来父亲一个人住,锅里煮着饭,他就在一旁做试验。锅烧干了,灶烧裂了他都不知道,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这让儿女们很担心,老人终于被接到了女儿家。小实验可以在家里做,可大型的实验就只能在实验室里才能做了。为此,儿女们为老人在六公里外租了一个场地,专门用来做试验。

  产品1米高坠下完好镇住行家

  “不可能!我们这么大的厂,这么多技术人员专门干这事都没干成功,一个老人家怎么能行。”当老人到北京等地考察蓄电池处理厂时,专业人士都对这项技术持怀疑态度。一次,来苏文峰实验室考察的外地厂家技术人员也不相信此技术。为证实自己产品的质量可靠,苏文峰当场把提炼出来电极板从1米多高的地方摔下去,电极板还完好无损。在场的行家这才闭上了嘴。这一消息传出,不少人前来苏老先生的实验室“取经”。

  端起放大镜自学成“教授”

  打开苏文峰的书房、卧室,到处堆放着比字典还厚的书。在苏文峰的枕头下,还压着几大本书,书上放着一把放大镜。“眼睛不好了,现在看书有点恼火。”苏文峰说,自己原来只有小学文化,对蓄电池处理技术一窍不通。但凭着毅力和精神,他端起放大镜看完了一本本既深奥又难懂的专业书籍。

  “我爸爸的水平不比教授差!”女儿笑着说,父亲和大学教授谈起这种技术来,教授在他面前也连连点头称是。“哪里呀,我知道的只不过是一粒沙,对整个宇宙还是不了解。”苏文峰谦虚地打着比喻。

  传统技术易产生大气污染

  据了解,国内传统的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基本上采用火法,即通过对废旧蓄电池中的铅重新熔化,提炼出铅板。但该方法不但使铅板纯度降低,而且易产生大气污染。如今,苏老先生的湿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分离后提取含铅物质,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极小。

  苏文峰解释说,原来在长江沿岸分布着一些蓄电池处理厂,工作时要用1000多度的高温对废旧蓄电池进行熔化,整天浓烟滚滚。浓烟里含有大量的铅、硫等成分,对环境污染极大。目前虽然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但成本颇高,且不能完全避免。而湿法则相对环保节能得多,只需要300度的温度,静悄悄地便完成铅提取。

  新技术环保还能多赚10%

  除了环保因素之外,采用新方法还有更高的经济利润。苏文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废旧蓄电池收购价6000元/吨,精铅价为14000元/吨,用新方法生产铅板价格节约4000元/吨,大厂一年节约成本大概在1200万元,估计两年内可收回投资。“新方法不但环保,而且回收1吨废旧蓄电池的利润在30%左右,而用传统技术的利润只有20%左右。”苏文峰说:“技术是死的,只有把它用起来才能造福于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瞭望 A0015 九旬翁破解蓄电池污染难题 2007-1-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