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和春运一起成长
· 从大棚车
到春运不涨价
· 河南成了老家
杭州成了家
· 从迷茫惶恐
到从容自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春运心情之变——
河南成了老家
杭州成了家

  河南小伙子陈松涛10年前来杭州的时候才15岁,家乡的窘迫让他早早出来闯荡。在外打拼,即便这一年过得再艰辛,春节到了,不管离家多远,还是要回家过年。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能和陈松涛认识,也是因为陈松涛向本报打听春运火车票的事。

  电话里,他的声音听起来依然带着想回家的急切,尽管如今25岁的陈松涛已经在杭州灯具市场有了自己的店面,生活也比普通打工者多了份富庶和安宁,可是,思乡的情绪依然没有变。

  出外打工的第一年春节,赚了点小钱的陈松涛“荣归故里”,特意借了密码箱,买了杭州特产“西湖藕粉”和一些桂圆干、荔枝干回家过节。他说,那时的火车到洛阳要24个小时。人挤人一路熬过来,到站的时候,是不由自主地往下涌。

  “不知道是箱子太满了,还是被挤的关系,密码箱居然就嘭的一声破掉了,里面的东西都撒了一地。幸亏,那时候已经到站了,与能安全回到家相比,这实在是个小意外。之后,我就这么抱着大包小包回去了。”

  10年来,最大的感触是,陈松涛的观念变了,他从原来的那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有想法有胆识的新杭州人。

  “我也跟这个时代接轨了。学会上网了,老婆还是在网上认识的呢。拿钱回家,轻松地带张银行卡就足够了,不用再严严实实地缝进棉毛衫里。”陈松涛还告诉记者,他今年把堂弟也从老家带到杭州来,现在正帮着照顾店里的生意。

  10多年来,发生在陈松涛们身上的变化确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陈松涛,经过10年的闯荡,他已经在杭州站稳了脚跟,对他来说,10年春运,河南家乡的家,已渐渐变成了老家。他的新家正渐渐在杭州扎根。

  陈松涛们正在成长,成长的过程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有泪水也有痛楚。他们把接受下来的越来越多的新观念、新思潮带回了家乡。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对家乡的反哺。尽管有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还不太明白他们的经历会给家乡带来怎样的变化,可是他们心里的那种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就像陈松涛留给记者的印象一样,他脸上的那种自信,那种从容,可以感染很多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4 河南成了老家
杭州成了家
2007-1-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