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财富·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铜价飓风逼出“汤浦生意经”
· 有的小作坊,无奈“调头”
· 汤浦的启发
· 有的小企业,
被迫停产
· 也有企业,创新掌握主动权
· 更有企业,基本告别铜价烦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的小企业,
被迫停产

  现象:铜价坐上跷跷板

  “今天电解铜报价是每吨55400元人民币,昨天是……”

  浙江星鹏铜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徐立新翻着手机短信,给记者报了一串数字。他不时嘬一口桌上的茶,显得颇为镇定。但这两年铜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影响显然还在,下面这串数字,他张口就来:

  2005年春节,电解铜价格每吨在23800元左右;

  2005年6月,48000元;

  2006年春节,5万元左右;

  2006年7月,82000元左右;

  2007年1月,57000元左右……

  “从2万多元,涨到最高8万多元,吃不消啊。”

  一位被迫停产的小企业主向记者大叹苦经:他工厂生产所需的1号铜,价格简直像坐了“跷跷板”。去年年中涨到最高位后,半年之内又涨跌了好几次。“去年6月开始,不到一个月,1号铜每吨跌到6.2万元。可到10月份,又涨回到7万多元;12月份再度跌回6万多元……”这样变化的铜价,让他这样的小企业简直无所适从,只好停产观望。虽然停产以后,价格风险没有了,但一些长期积累的老客户也丢了,正不知以后怎么办呢。

  观点:低价走量,市场之路变窄

  浙江星鹏铜材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上虞市汤浦镇最大的铜业企业,现在的“掌柜”叫梁子浩,其父梁锡林是汤浦铜业的“老厂长”。汤浦既不产原料,也没下游厂家,但梁锡林东拼西凑3万块钱,硬是在1979年11月办起了汤浦镇第一家铜管加工厂。几十年以来,老厂长在汤浦镇培养出几百位铜业人才,这些人逐渐独立出去,在汤浦办起了大大小小200多家铜加工企业,形成了一个工业产值达30多亿元的“江南铜镇”。

  然而2005年刮起的铜价飓风,让中国两大铜镇之一的汤浦经历了一次大劫:一些靠低价走量的铜管企业,市场之路越走越窄。据汤浦镇政府一位负责人介绍,在汤浦,最严重的时候,规模以下铜管企业中,四成以上处于半停产状态。坚持生产的企业,也不乏对部分车间进行减产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经济新闻 B0001 有的小企业,
被迫停产
2007-1-30 钱江晚报b00012007-01-30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