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新知·校园
3  4  
PDF 版
· “超女”式的时尚
· 劳技橱窗前: 奇思妙想扑面来
· 布置家长一道情感作业: 给孩子写封信
· 校园留守族
· 这里的学生都是“小作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90后作家
“超女”式的时尚
  “我知道/那座森林的名字/当一缕风/吹过林中水面/倒影里的绿/浅浅流动/多看一眼/绿就会滴下来/把水染得更深……”

  这些诗句,出自一个叫高璨的西安小女孩之手。年仅12岁、上小学6年级的她,已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

  “80后”作家、“90后”作家……作家低龄化,是喜还是忧?

  12岁女孩加入作协

  1月26日,在陕西省作协举行的主席团会议上,12岁的高璨被批准加入省作协。

  高璨,西安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

  2003年初,她开始发表习作,先后在《星星诗刊》、《儿童文学》、《文艺报》、《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新作文》、《童话世界》、《少年月刊》、《语文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上,发表童话、诗歌、散文作品。

  2004年底,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童话散文集《树叶船》。

  2005年9月,未来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诗集《夏天躲在哪儿》和童话集《狡猾熊与笨狐狸》。

  2006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诗集《阳光的脚步很轻》。

  细细算来,从小学二年级发表第一篇短文,到加入陕西省作协,高璨只用了4年时间。

  2003年初,高璨上二年级时,班主任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爱”的作文,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的高璨,便软缠硬磨让爸爸妈妈买回一只小博美狗,起名“咕嘟”。

  此后,爸爸妈妈一上班,高璨一上学,“咕嘟”就被关进笼子里。高璨不忍心把“咕嘟”关起来……

  为了“咕嘟”的自由,她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咕嘟”送给了姨妈。

  接着,高璨以此为素材,写了一篇题为《咕嘟自由了》的作文,班主任老师阅后,大为感动,批语:“打印,发表。”于是,这篇作文被发表在2003年第5期的《童话世界》上。

  这篇作文的发表,大大激发了小高璨写作的兴趣。从此后,她频频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

  2004年底,高璨的第一本童话散文集《树叶船》出版了。高璨的父母表示,出版第一本书,主要是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个纪念。

  2004年暑假,高璨开始读诗。到2005年初,她写下了第一首诗《时间》。半年后,她出版了诗集《夏天躲在哪儿》。

  随着作品的陆续发表,高璨在文坛绽露头角。一些文学刊物把她称作“90后”阳光小作家。

  小作家并非天成

  许多人将高璨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天赋”。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高璨的成长,除去她自身具备一定的素质外,在于父母的引导。

  高璨的父母告诉记者,他们对高璨的教育,一般是顺其自然和因势利导。

  在高璨上小学之前,父母就尝试教她写字、背唐诗,但孩子对此并不感兴趣,父母就放弃了。

  实际上,高璨并不是一个“神童”。“她两岁多才学会说话,在她小时候,我们没有刻意让她识字背诗,更没有想到她会喜欢上写作……”

  由于没有“非分之想”,父母对小高璨的教育十分自然平和。

  有一天,父母发现高璨从幼儿园回家后就讲故事,便找到幼儿园老师询问,发现这些故事是她在学校的录音机里听完后,自己凭脑子记的。父母便买来录音机,为小高璨播放童话故事。

  高璨告诉记者,父母从来没有为她设计过什么具体目标,也从没有强制过她学什么。一旦发现她具有哪些优势,就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和支持。

  从小学1年级至6年级,一直担任高璨班主任的王霞老师告诉记者,小高璨最初“并不是那种一眼就能从人堆里‘挑’出来的孩子”,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与小高璨自身的用心与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王霞说,小高璨十分勤奋,总是在不停地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也许是她成功的重要原因。小高璨还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她不仅语文学得好,还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高璨的课余兴趣也十分广泛。

  作家低龄化,是喜是忧?

  说起“少年作家”,人们便会想到“80后”作家。作为近年来涌现的“文坛新锐”,他们以别样的文风独树一帜,新书不断,网上论战……是人们对他们的大致印象。

  “80后”方兴未艾之时,“90后”小作家悄悄出现。

  有媒体报道,成都日前有一位13岁的男孩——唐朝,凭借小说《我衰我帅》,被四川省作协接纳为会员。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表示,从作品来看,高璨无疑是一个具有天赋的孩子,她被批准加入省作协,应该说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是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作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学评论家、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沈奇认为,中国儿童稍一懂事,就迅速被成人的“知识世界”和“审美世界”吞没,成为“小大人”,容易形成整体民族心性的过于世故与老化。在汉语世界的艺术园地里,如何加倍努力发现、呵护那些来自儿童、来自人们生命初稿的美的元素,以逐渐弥补历史与现实的缺憾,已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命题。

  沈奇说,从这一点上说,高璨的出现是珍贵的。但是,评论界和家长们也不应将“少年作家”搞成“超女”式的时尚,在他们的写作中,加入功利性的追求,而应该把写作当作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新华社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新知·校园 D0014 “超女”式的时尚 2007-2-8 钱江晚报d00142007-02-08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