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备战公务员面试、考研复试的大学生群体中,法学专业的学生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一些法学专业的学生反映,各类社会招聘会很多,但很少有法学对口单位来招的。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毕业生们似乎已难以找到当初高门槛入学时的喜悦与骄傲。
法学就业率低于平均水平
据省教育厅提供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6.8万本科毕业生中,平均签约率是84.29%,隐性就业的占8.28%。而浙江毕业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有3448人,相当于每20个本科生,就有1个就读于法学,他们的签约率是78.16%,隐性就业的占10.53%,显然,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有人对北京两所高校的法学专业也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作为最老牌的法学院校,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1400多人,除去保研、考研、出国的约50人外,正式签订进入法院的有80人,检察院50人,公安局39人,大多数进入地方基层机关,从事律师职业、进入企业从事法务工作以及进入司法局、公证处的20多人,“本行就业比例”13%。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继续深造24人,派遣回原籍6人,7人待业,剩下76人中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本行就业比例”3%。
高校扩招,法学成热门
在高校改革的几年里,传统名校的扩招使得更多学子投身到法学专业中,而许多工科院校为顺应“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潮流纷纷开设文科专业,而首选便是较具有实用性、报考热门的法学专业。因为相比那些理工科院系需要大量投入仪器设备相比,法学专业的办学投入少,收益快,一个法律的招牌又能比其他传统文科院系更快地积聚人气,吸引生源,这也许是法学专业在各高校急剧扩张的主要原因吧。
而随着高校法学专业的不断壮大以及社会对于国家法治建设需求的舆论导向,法学专业在广大考生心目中被塑造成了需求广大、发展前景良好的热门专业,因此许多考生为了选择这样一个好专业而高分考入这些工科院校的法学专业。
毕业证不是职业准入证
对于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应该是进入公检法机关或是从事律师职业。但由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设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必须在毕业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就造成了“毕业证并不能成为职业准入证”的现状。
于是,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先在其他部门暂时就业,边工作边准备司法考试;一部分干脆暂时待业,专心准备考试;较为幸运的进入法院或检察院,也要和用人单位签订一定时期内通过司法考试的协议,否则只能被淘汰。而司法考试每年10%左右的通过率,更是将一大批本专业毕业生挡在本行工作门外。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低比例,成为法学专业就业难的最显著特点。
要学会当多面手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处老师介绍,由于法学专业持续热招,法大生源非常好,每年都有各省市的状元报考,就业形势却不尽人意。据了解,中国政法大学作为211工程的院校,国家每年给予30%的留京指标,但由于工作单位难以落实,这些指标往往用不完。
而北京交通大学的调查显示,06级人文学院法律专业104名毕业生中,除去继续深造派遣回原籍的以及待业的外,剩下的67人中,只有3人从事传统意义上的“本职工作”,分别在地方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以及公证处工作;有8人进入党政机关,其中1人进入中央部委工作,其他均是地方或基层党政机关,4人担任村官助理。另外,进入国有企业的有18人,国有事业单位的13人,其他形式企业事业单位的共21人。这部分毕业生有的进入教育单位,有的进入文化传播类企业,有的进入商业贸易类企业,有的甚至进入医疗卫生单位,大部分的签约单位并不能体现特定的专业要求。
看来,法学的毕业生要改变传统观念,别把法学当成金饭碗的敲门砖,当好多面手,进入企业等更广阔的天空中发展。
本报记者 王慧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