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计划近日已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启动,省内浙江大学已在各个学院进行推荐和选拔。被选拔上的研究生将幸运地获得资助,与国外一流学校、一流学科、一流导师进行联合培养。
然而这一事件在浙江大学校内略显平静,因为这只是该校启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事实上,从去年初开始,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大加大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力度,初步形成了一个含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模块的培养方案。记者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获悉,2006年,浙大公派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考察的学生就有600多人,在全国名列前茅。
到世界名校“偷拳头”
作为生产“人才”的地方,学生的水平怎样是各个大学最在乎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生好不好,不是由自己学校说了算的,而是要拿到国际学术舞台上去竞争的。”浙大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慰浙教授说,“哈佛、斯坦福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很多研究生之所以有名,不仅是因为出身名校,更是因为他们的研究能在国际同类领域内站得住脚。”
如何使浙大研究生的研究站得住脚?陈慰浙认为,与国际名校、名专业、名师建立经常性联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把我们的学生送出去,让他们了解浙大的研究生,另一方面,把名师请进来,进行课程教学,参加学科建设,参与培养过程等,他们可以帮助形成先进理念,在浙大营造国际化的氛围。”
为此,一个含有研究生国际化模块的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今后在浙大看到这些现象将不足为奇:有些课上课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考试使用英文;部分研究生论文答辩有国外教授做评审委员;更多的研究生拿到国外学术会议的邀请,并享受学校资助;浙大教授用自己与国际一流大学或教授的学术关系,将研究生送到对方实验室工作,同时也吸引对方教授的高足到浙大来交流、学习甚至攻读学位;学生想到国外知名实验室做研究,只要对方教授点头,手续将十分便利……
出国资助 “扶强”不“扶贫”
在这套方案中,学校资助研究生与国外联合培养,要先看研究生拿到的OFFER(邀请)是不是来自国外名校、名专业、名师或者重点实验室;如果研究生已经拿到了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学校将给予进一步资助。
陈慰浙说,“我们这个资助,‘扶强’不‘扶贫’。目的在于给优秀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他们安心研究,能做出更优良成绩。”浙大专门有个“LIST”(排名表),学生能否得到资助,要先把对方学校或参加国际会议的名字对照一下,看是否够级别。所以想凭借着出国开会去玩一次的可能性不大。
为鼓励更多的优秀研究生进行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竞争,浙大专门设立一个学校基金资助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让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去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已成为各院系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考核指标。陈老师说:“我们期望在读博士生中的一半都能有机会出国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如果学生参加的学术会议级别足够高,并且能在大会上发言,学校除了资助国际旅费和会务费外,说不定还要再给学生发“零花钱”——奖金。
送出去是为了请进来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计划使浙大能把更多的学生送出国学习。但送出去只完成了一半任务。
浙大还将招收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来校攻读学位,把一些名师、一些重要研究技术、成果引进到浙大,建立联合实验室。陈慰浙说:“自主创新是‘送出去’的最终目的,所以外派的人虽多,却是有步骤地进行,结合学校发展战略,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导师制等紧密结合起来。首先从我们最需要的,最有可能产生突破性进展的学科开始。”
本报记者 俞熙娜
背景链接
从今年起,国务院批准启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该项目旨在培养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满足国家中长期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填补我国前沿学科及空白学科的人才缺口,使重点支持的科研团队及学科专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悉,国家留学基金委已与多所重点大学签署有关协议,在2007至2010年期间每年计划选派5000人留学。根据各校在公布的情况,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顶尖学府每年可公派300人出国留学。像南开大学应届研究生3100人,应届本科生2900人,如用足300个派出名额,大约每20名南开大学应届学生就将有1人获得公派留学机会。留学基金委将为这些学生提供往返国际旅费和留学期间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