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丑陋的“大片”(节选)
· 他的孩子还要砌砖吗
· >>>网友评议
《春节能否不“托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2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的孩子还要砌砖吗
  昨天《钱江晚报》人文版上的一个标题,读了让人辛酸:“给儿子买一本课外书,我要砌600块砖”!

  钱江晚报发起“贺年书香——让苦孩子拥有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活动,准备乘车回安徽阜南过年的民工邓金国,在车站得到三本课外书时,这样对记者说。

  可是,更叫人辛酸的话在后面。邓金国很羡慕城里孩子能说会道,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说话能溜就喜庆了,以后到城里打个工什么的,老板也看得中!”

  以前听过一个段子,是一个农村孩子回答别人的问话——

  长大想干什么?

  放牛。

  为什么要放牛?

  挣钱。

  挣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长大了放牛……

  总以为这个段子是编出来的,现在读了这篇报道,才知道是真的。

  邓金国出来打工已经10年了。10年之前,出来打工是他自己的理想;10年之后,他对儿子的期望,还是出来打工。他在建筑工地上砌砖,一天干10小时,能砌2000块砖,刨去吃住费用,一天能攒30块钱,理论上够给儿子买两本课外书。

  人活着,一要温饱,二要发展,儿子总要比老子活得好一点。显然,邓金国的打工经历,没有让他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对儿子的期望比自己更高一点。

  当然,通过进城打工而提升生活质量,甚至自己当了老板的民工是有的,民工和民工也有个人能力的区别。但是,像邓金国那样的民工毕竟是绝大多数。在他们(包括他们的后代)的命运没有改变之前,我们是怎么也轻松不起来的。

  让我们为他们做一点什么吧,比如送一本书,比如成都一个老板那样请几千个民工一起吃团圆饭,比如为他们讨还工资……直至“农民工”这个称呼消失。

  为他们做,其实是为我们自己做,为我们自己的后代做。1936年,病中的鲁迅在一个深夜里醒来。后来他记下当时的思绪:“……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两个月后,鲁迅逝世。

  这几天,网上看到有人责备鲁迅缺乏“幸福感”,说看了鲁迅的书,一天心情都不会好。我想,鲁迅是有他自己的“幸福感”的;读鲁迅而心情大好,这个人还正常吗?就好像面对邓金国而心情大好,这个人还有心肝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2 他的孩子还要砌砖吗 2007-2-9 48257178002CE1734825727C0035491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