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4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晴耕雨读
· 靠窗的男人
· 都市忙人
· 贫甚奈何
· 耕斋点评
· 门板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门板饭
■劳志鹏
  旧时,下城东街上是杭州的贫民窟。“梭子两头尖,歇落无饭钱”的机坊师傅,“冷饭头儿茶泡泡,霉干菜儿撮一吊”的湖丝阿姐,“大街小巷去拉车,半夜三更回家门”的黄包车夫,加上泥水木匠、行贩菜农,组成了一支在饥饿线上拼搏的劳动大军。所以,这里的商店也是低档次的。力夫、担贩整日在露天打拼,爹娘老小一家需他赚钱养活,当然得填饱了肚皮才有力气。于是,门板饭成了东街上饭店的特色。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是外出苦力肚空力竭的难熬辰光,饭店就应时开张,隔百来步就有一爿,那些店饭“扎实”、菜“结棍”,杭儿风现刮,生意分外红火。

  这种饭店不大,店堂里一座三眼大灶占去一大半地盘,灶面用石膏砌制,光滑如瓷砖。三锅里饭堆得山高,用白布蒙盖,热气腾腾,饭粒颗当颗捏得拢、撒得开,饱满而不粘团,用的是特购的蒸谷米;二锅里是用荤汤熬制的汤菜,青菜粉丝、萝卜骨头、鸭血豆腐;头锅里的菜通常是焖煮的,整只猪头、猪爪、猪尾、条肉,香气四溢,勾人食欲。齐门槛里外各半架一长条门板,权当饭桌,沿街有同样长的一排条凳,顾客坐下,双脚搁在门槛上,两肘一支,喊:“来两碗一菜加水”。老板就知来客已口渴需水,当即先舀碗凉茶送上,再上两碗饭一碗菜。来客如说“三碗一如意后一扎一件”。老板即从案板木盆里盛一碗“如意八宝菜”,另一盘里放张干荷叶,上面是缚好的一块红烧扎肉和一块五花咸肉。通常这块扎肉和咸肉(均四两重,十六两制)要拿回去一家共享的。

  一般人家请客吃饭,“酒要满,饭要浅”,这是待客之道。但门板饭的对象是劳苦大众,要紧的是实在,一碗饭就是一碗饭,装不下为止。老板吃准行情,用块白纱布,将堆满饭的碗包住,抓住纱布四角,拎起,凌空一旋,把这碗饭裹得成圆锥体,所以门板饭亦叫旋儿饭,这是杭州一绝。“老道儿”到饭店门口先眇饭碗,选择大有学问,一种是江北产的高脚碗,碗口大、较浅;另一种是绍兴产的蓝边碗,碗口小、较深。两者虽容量一样,但老吃客认定前者不要后者。门板饭饭要堆得像宝塔尖,至少是碗高一倍,而这碗的深浅和碗口的大小显然要影响到饭的多少,一个吃力气饭的人相差不得。吃门板饭大有技巧,第一口不能用筷,须用嘴把塔尖消灭,还得倒点汤卤把碗沿的饭加湿加固,不会塌方,才算行家。吃门板饭的人知道一颗饭粒是一滴汗水换来的,绝对不会吃一半倒一半。饭吃好了,常常是碗里清、桌上清、筷头清。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B0014 门板饭 ■劳志鹏 2007-2-13 48257178002CE1734825727D0016DD7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