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暖老温贫的事多多做
· 不求吃好
只求放心
· 在经典中寻找答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企盼传统文化重建
在经典中寻找答案
  2.

  □本报评论员

  

  这个春节,浙江的一些大牌书法家们是前所未有的忙——前所未有的多的机构,包括媒体,请他们泼墨挥毫写春联,然后花钱掏银子印个几万几十万份,广为发送。于是,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春联,与一串串迎风摇摆的红灯笼、扎着红绳的年货、各式各样的红包袋、祈福娃娃还有那些定点销售的烟花鞭炮一道,构成了我们这个城市浓重的年味儿。

  这一年来,易中天、于丹等教授们,也是前所未有的忙——忙着上电视,忙着出书,忙着“走穴”做演讲。明星的光环笼罩在教授们并不明星的脸上,明星式的演讲让经典的《三国》、《论语》再度流行,也催生了上百万的版税。

  在过去的这一年,如果你没有参与“读经”,没有穿过“汉服”,没有参与“中医存废”、“龙的形象”之争,没有观摩过电视里的“祭孔”,没有聆听各种“讲堂”的讲座,你就是“老土”——一股前所未有的回归传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潮正风靡大江南北。在这股重新研读传统的风潮中,我们又一次找到了很多我们一度丢失的“坚守、诚信、礼貌、谦让、关爱、孝顺”等等,以至于有人喊出了“文化复兴”。

  二十多年来,因为我们的努力,创建了相当的的物质文明,而文化与价值观的搭建,却并未与物质同步升级。个人价值实现的欲望,蒙蔽了一些人的双眼;蜂拥而入的理念,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价值观的混乱,常常让我们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真正合适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在对传统和历史的探索与求解中,我们发现了个体、家庭所需要的“礼”、“仁”、“信”、“孝”等成分,更发现有东方文化独创的“个体与整体的平衡感”。这种体现“求同存异”的“大同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平衡感,可以在现代残酷的商业竞争和全球化经济中,让每个人既能获得物质财富、生活质量的满足,又能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

  令人欣慰的是,与当年的意大利人和欧洲人不同,现在我们不仅可以内引自身的文化遗产,还可以从外部也就是西方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复兴”其实是一种“文化重建”——我们可以用开放的心态,以现代的观点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重新阐释,并把着眼点放在现代与未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2 在经典中寻找答案 2007-2-13 钱江晚报a00022007-02-1300020;48257178002CE1734825727F0044E7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