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报评论员
前不久的一个冬夜,下了夜班,与一位同事坐单位的车回家。半路上,同事让司机把车停一停。她提着一个包,走到路边一幢大楼前——台阶上,并排着几个流浪者的被窝。她从包里拿出几件大衣、毛衣,盖在他们的被子上。我想,第二天,他们醒来,会觉得今天的阳光比往日更温暖、更明亮一些,这座城市也更“宜居”一些吧?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需要救助的人们;经济再发达的国家,也会有不幸发生。慈善,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群体精神境界的一根标尺。这根标尺上的刻度,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几件御寒的冬衣,或别的什么。因为,慈善是心灵的事业。
笑星侯耀华,在“三农”人物颁奖晚会上,为一位因双腿残疾而跪着教书的乡村教师颁奖时,他也跪下了。他说,您为孩子跪了几十年,让我为您跪一次。如果他不是被乡村教师陆永康所感动,他的话又怎能如此感人!
成都的一位老板,花了几十万元钱,在工地上摆了上百桌团年饭,他的客人是几千位民工。有人说他做秀,有人说这样的做秀越多越好。是不是做秀,看他是怎么想的。他说,他也曾是民工,他知道民工的辛苦,过年了,请他们吃顿饭是应该的。实实在在的话语,实实在在的心意。有这份真心,就能唤来真情。因为,慈善是心灵的事业。
一顿饭,对改变一个人的物质生活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很多单位、社区年年为民工办慈善年夜饭,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让他们面对艰难时,会少一些无助感,多一些信心和力量。
2005年,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竟是肢残人轮椅100米赛跑!我知道,这个“竟”字,有歧视的嫌疑。这一在国内极少出现的场面,却让我深为感动。举世瞩目之时,我们极力想给人家看的,都是光鲜的、华丽的一面,残疾人不在此例。一些城市出台或者意欲出台限制流浪者、乞讨者、沿街叫卖者的规定、条例,也是出于同一种心理。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内雷鸣般的掌声让人顿悟: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致残,从根本上来说,残疾人是人类为自身发展的失误、挫折所付出的代价,只是为这代价承担身心痛苦的是一小部分人。社会关爱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不应看作是恩赐,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偿付。接受救助者也不必感激涕零。
无论是悉尼还是雅典,紧接着奥运会举行的残疾人奥运会,观众还是那么踊跃,掌声还是那样热烈。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残疾人奥运会,看台上会有多少中国观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