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了长假,好几天没有上网,没有了电子邮件,没有了会议,自己和家人躲在山里面过了一个清静的春节。在村子周围,能听到鞭炮的响声,也能听到邻居家喝酒的欢笑,但我内心还是很宁静的。
今天,我到周边一些景点逛了逛。我来到了寺院,看到在寺院中祈求的人很多。想起上世纪70年代初,也记不清楚确切是哪一年了,我的家乡甘肃发生了大旱灾,村里人都很紧张,小学生也都不上学了,每人都提拎着水桶加入到抗旱救灾的人群中去了。村里的大喇叭也整天广播着公社和县里下达的各项救灾部署和任务。有一天,我看到学校旁边的寺院里进去了四五个面色凝重的老人,跪在佛爷面前好长时间。我跟老师讲起这事时,他让我不要跟别人讲,说这是封建迷信,他们是在向佛爷求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在祈祷、在祈求。再后来,我长大了,去过的寺院、庙宇、教堂更多了,也见到了更多的祈祷和祈求,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在这些神灵面前烧香,并不断地祈求神灵的保佑。尤其在五台山、少林寺这样著名的寺院,前来祈求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祈祷和祈求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人在向大自然祈求,有人向自己心目中的神圣祈求,也有人向崇拜的偶像祈求。
春节这几天,空闲时看了几篇季羡林和南怀瑾的文章,让我很受启发。季羡林和南怀瑾的书都讲了一些习禅的体会和道理。在禅宗中,强调禅定时要安静,在安静中才能寻找到力量,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到前方道路的方向。
我记得有一篇文章中说,《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每当在生活和精神上遇到危机时,总喜欢自己一个人到毛乌素沙漠去,因为路遥本人认为毛乌素沙漠是他人生禅悟的境地,在苍茫、寂寥的沙漠里似乎与尘世隔绝了。他还说:“一个人躺在沙漠中,思维就像洪水一样泛滥。而最终又有可能在这泛滥的思潮中流变出某种生活或事业的蓝图,甚至能明了这些蓝图实施中的难点、易点以及它们的总体进程。”
有些信仰的祈祷形式是在公众场合、由人领读祈祷文。有一些信仰是建议在安静和私密的空间,在静默中,自己对自己的心祈祷,而不是表演,如禅宗。我的体会是应该在宁静的空间里祈祷。现在,繁杂的信息太多,简单的抄袭、拷贝太多,宁静和让人宁静的东西太少。没有宁静就没有力量,在一片嘈杂中,似乎一切都被泛滥的信息稀释了、淡化了。
——摘自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