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50后”老将王朔重出江湖, 恣意“攻击”文坛“80后”:“(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这帮孙子只知有港台……他们很可笑。我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他们基本上没有形成战斗力……”王朔尤其是把郭敬明作为重点批判对象,称他就是一小偷,还说他自称“有钱又有名”是“不要脸”。
王朔此言一出,让不少80后备受刺激。一位80后认为“王大叔应向80后道歉”。郭敬明平淡地表示:“我对王朔不熟悉,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他说自己从来没看过他的书。
一代与一代的话语方式和行为做派不一样,导致有代沟。把这一嘴仗引申到教育领域来,我们就有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碰撞的有趣话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都是“90后”小字辈,甚至有了“00后”,家长和老师都觉得这些小子们难教,但我们是否蹲下身考虑过:教学相长,我们该向“90后”学什么,怎么学?
本报的校长助理制已坚持了7年。昨天上午,9个本报记者把助理的9位校长请到本报编辑部,就此话题发出激烈争论。有人说,老师向学生学,面子上挂不住;有人说,现在的独一代太自我了,哪有以前的学生好教呀!最后,一向谦虚谨慎的校长们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不得不向“90后”学,他们也值得学,只有向“90后”好好学习,我们才能把准教育的脉搏,天天向上!
作家北村说:“王朔骂郭敬明就等于骂自己,因为他正是炒作的鼻祖。从炒作上讲,一代更比一代强,刺激和花样更多,他眼看就要没花样了。”
呵呵,我们这些“60后”、“70后”的,可不想被“90后”瞧不起!
徐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