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陈九兰
摆在面前的是一封沉甸甸的信,这封信辗转从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到了记者的手里。写信的女主人公荀凤和记者同龄,这本该是个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年纪,然而你不得不承认现实有时候的确是残酷的。今年25岁的她,患上了缺血性尿毒症,高昂的医疗费用,还有年仅3岁的女儿,她说,她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死神的逼近……她害怕自己年轻的生命就要结束。
荀凤的老家在安徽,2000年她来到杭州务工,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于2003年结婚,回到丈夫老家诸暨。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完美。荀凤生了一个女儿,但却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甲低,终生必须服用一种药物控制病情。现在和丈夫分居。
无奈之下,荀凤只身一人带着不幸的女儿继续在杭州打工,先后做过缝纫工、清洁工、洗脚工等等,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因为终日在外奔波,长时间过度劳累,荀凤的身体一直营养不良,虚弱贫血……直至到后来被查出有更严重的贫血、心肌炎。尽管身心疲累,但为了维持生计,也认为自己年轻,荀凤无法顾及身体好与坏,甚至觉得自己应该挺得住,熬得牢。这样一苦撑,又过了近三年。
2006年11月30日,荀凤最终病倒了,发烧三天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在市三人民医院被查出患了尿毒症。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星期,荀凤身上仅有的1万多元积蓄已经用尽。为了帮助女儿,老家安徽年迈的父母变卖所有粮食、家禽……拿出多年积蓄以及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3万多元。然而昂贵的治疗费用,这笔钱很快消耗怠尽。
此时,横亘在荀凤年轻生命前的只有两条去路:血透或换肾。然而一星期三次血透治疗,一年将近6万元的费用。这对已遭受这般打击的荀凤一家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现在的荀凤一日三餐靠的是面条、泡面充饥,苦于应付下一次血透费用。“孩子才3岁,她不能没有我。哪怕还有一丝希望,我也要坚持下去,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她发出了这样的救唤。
如果你想帮助荀凤,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做些什么,你可以拨打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联系电话0571-87526170了解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