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契机:
用好民企的低成本优势
黄河清的创业是“白手起家”。他1984年浙江大学材料系毕业,被分配到金华一家变速器齿轮厂。当时,能够进入大型国企工作,还是很令人羡慕的。
1991年,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黄河清,却从工厂辞职“下海”,做过生意,当过投资顾问,完成了资金原始积累。
1993年,第一个契机来了:黄河清决定创办自己的变速器齿轮厂。因为他了解到,为变速器配套的齿轮厂大多是国有企业,成本比较高。
说到最初创业的成功,黄河清说:“与占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竞争,民营企业有优势,我们可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另外,我很明白不同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可以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我要感谢我的太太。当初决定投资还是很有风险的,因为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变速器齿轮厂,我的齿轮不一定有销路。办厂时,我向朋友借了几百万元,还是有点压力的。我太太和我一样,都有冒险精神,她给予我很多支持。”提到目前任集团总裁的夫人,黄河清充满柔情。
第二契机:
从边缘处找到突破口
2000年,黄河清的齿轮厂已在国内变速器齿轮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这时,敏锐的黄河清感觉到,这个行业已经没什么空间,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自诩“比任何人都了解变速器”的黄河清,很想涉足变速器生产。但当时各大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变速器厂,民营企业很难插手。
就在这时,黄河清又看到了机会——2001年,各种被称为“变形汽车”的农用车、工程车十分畅销。然而,当时全国还没有企业专门生产适合这种“变形汽车”的变速箱,有的业内人士还认为,这种“变形汽车”就不应该存在。喜欢哲学的黄河清却认为“存在即合理”,他迅速成立了一家专门生产农用工程车变速箱的企业。黄河清终于从变速箱齿轮生产这个汽车行业的“边缘”,闯入了汽车核心部件的生产。
“也许我在技术领域并不能做到最好,但我对宏观市场的把握是最优秀的,这就源于我对哲学的理解:我都用逆向思维来审视事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冬天大家都喜欢吃麻辣烫。如果自己动手做麻辣烫,很多人是买齐了材料,再去考虑应该做什么样的麻辣烫、做多少份麻辣烫。而我在做麻辣烫之前,选用什么材料、该用多少材料都已经想好了。先定好目标、想好过程,再付诸实施,这对做企业来说很重要。”黄河清跟记者谈了半晚上“哲学”,并不是真正漫无边际的“吹牛”。
第三契机:携手大国企
成为农用工程车变速箱生产企业之翘楚,黄河清再次“独孤求败”。2003年,他得到一条信息:一直生产农用工程车为主的北汽福田,即将开始商用车的生产。黄河清说:“人是物以类聚,企业也一样。我们拥有共同的信仰,促使了我们的合作。”与大型国企合作,让万里扬上了新台阶。“是我自己去找北汽福田的,不过谈判和交流的过程很顺利。”黄河清说,若是没有之前在汽车变速箱齿轮和农用工程车变速箱领域的经历,万里扬想要实现梦想,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
“作为企业,如果你还没有在行业中做到最好,说明你是一个追赶者,你应该感到快乐,追赶给了你进步的动力;如果你已经在行业中做到最好,前进的动力就会不足,你就应该去寻找新的契机。
“目前,我们生产的变速箱,在商用车中仍然属于中低档次的产品。而目前我们所做的,是努力进入较高档产品——重型卡车变速箱的生产。在未来的五年当中,我还计划涉足轿车变速箱,争取在这两个行业中也做到最好!”采访中,黄河清不小心“泄露”了他正在寻求的第四次“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