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仿佛是朴实的,其实却最最娇嫩不经老,任意一家西点屋里隔日就七折的都是面包,更像个娇小姐的蛋糕保质期却永远比面包长。
■阿眉
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牧马人》中一句对白传诵全国:“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面包作为“一切”的唯一代表,足证地位非比寻常。几乎同时,我所在的城市开出第一家专业面包房,成为我个人的面包启蒙教室。
那时并无“连锁店”这回事,唯一店面又离家颇远,限于经济和保存条件一次不能买太多,也不可能常买。经常是眼巴巴等着父母买面包回来。终于造成童年阴影,等自己当家作主,冰箱里面包永不断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三百五十天早餐内容是面包。
那时爱吃的有可颂、苹果派、麦兜的老爸菠萝油……长大后吃到相同口味才一一对号入座,当年,他们都只是“好吃的面包”。而时光流转,从“怎么吃都不胖”到“小心别吃胖”再到“健康最重要”——口味当然已大为改变。
爱煞法棒的配料表:面粉、水、盐、酵母。这年头的食品配料表,如此简洁明了的几乎别无二家。是谁说的?尝冰淇淋好坏要先试香草口味,试厨子手艺先来个蛋炒饭,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见真功夫。第一次进某家面包房,别忘了买根法棒。
在下鉴别法棒的土办法是:撕下一段须使出接近拔河般力气的,撕完后没掉一地渣的算得上品,至少说明面团揉得到家。味道清淡纯正的法棒是在家DIY蒜香面包的上佳原料——本来很懒,可是貌似本地除了昂贵的西餐厅就没地方能买到蒜香面包,又实在爱吃,不得不自己动手,蒜泥黄油黑胡椒粉搅一搅抹在切成厚斜片的法棒上,进烤箱——没过多久就香飘三室一厅。趁热一口咬下——人生苦短,行乐要及时啊。
面包仿佛是朴实的,其实却最最娇嫩不经老,任意一家西点屋里隔日就七折的都是面包,更像个娇小姐的蛋糕保质期却永远比面包长。因此理想的面包店,最好是前店后厂,刚从烤箱里出来热乎乎就摆上货架。
面包在它的故乡,只相当于我们的馒头大饼,到炎黄子孙这里,多少带上日常生活之外的奢侈味道。一句“面包会有的”,在电影中本意只是肚子能够吃饱,听在我们上世纪80年代大梦初醒的耳朵里,这“面包”分明意味着吃饱肚子之外更美好的东西。也许正缘于此,每天早上,站在厨房里用锯齿长刀切开面包时,照例觉得每个有面包的早晨都是美好的,吃饱之外,尚有其他种种让人绽出微笑,如面包上的一抹玫瑰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