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央行上海总部获悉,今年1季度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再创历史新高,接近去年全年增量的一半。央行提醒商业银行也要高度警惕信贷运行中潜藏的风险,特别是贷款增加较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融资结构变化的影响。
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发布的《2007年1季度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显示:1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872.3亿元,同比多增408.7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730亿元,同比多增403.5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加142.3亿元,同比多增5.3亿元。
在人民币信贷投放方面,中资金融机构呈现“三多两少”的特征:短期贷款多增明显,个人消费贷款小幅上升,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多增;房地产开发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少增。当季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76亿元,同比少增121.5亿元,其中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开发贷款分别少增50.2亿元和77.4亿元。1季度中资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增加35.7亿元,同比少增46.2亿元。
从贷款行业投向看,1季度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主要投向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三产行业,四行业新增贷款占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量的77.7%。此外,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速回落,但市场份额基本不变。
从贷款投放渠道看,中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集中于进出口贸易融资,当季增加9.3亿美元,同比多增8.8亿美元;而外资金融机构外汇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当季分别增加1.51亿美元和4.05亿美元。
央行专家分析,从需求方分析,贷款多增主要与世博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和企业生产经营对信贷资金需求上升有关。从供给方分析,与商业银行早投放早收益理念及存贷利差收入可观有关。
就此,央行提醒商业银行也要高度警惕信贷运行中潜藏的风险,特别是贷款增加较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融资结构变化的影响,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对信贷运行的影响,关注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的变动情况。各金融机构要正确领会中央宏观调控意图,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央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今年第三次提高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提高负债管理水平,改善资产结构,保持信贷适度平稳增长和流动性水平基本适度;另一方面要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加强贷后信贷资金流向的跟踪和监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确保银行资产安全。
证券时报记者 罗宾 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