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选举产生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
· 杭州设立“自行车日”
· 家门口看病,更方便实惠
· 她到底该找怎样的伴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家门口看病,更方便实惠
杭州卫生界人士与居民共话社区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方云凤 本报通讯员 汪永春

  

  步行15分钟,就能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慢性老年病人,社区责任医师定期上门检查、配药;家庭病床,有望列入住院报销范围……4月12日下午,本报“桥梁”直通车,开进了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大代表、杭州市上城区卫生局副局长马彦,人大代表陈蕙,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赵国秋,政协委员、杭州市红会医院院长金伟,杭州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李静及杭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陈正祥,面对面地与部分居民就如何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进行了一次座谈。

  医患本是一家人

  十五家园谢本道:我老伴今年80岁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三年前又不幸得了出血性中风,留下了后遗症,卧床三年多了。三年来,御跸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责任医师潘医生,每月一次上门来为老伴检查。

  潘医生要给我老伴测空腹血糖,她经常是早上七点就来敲门了,自己的早饭也顾不上吃。检查完了后,她还要仔细看老伴的脚趾头、脚底板情况。开始我们还不明白,脚上没什么毛病,为什么还要检查脚?潘医生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脚趾头破了很危险。现在,我们都把潘医生当作自己家的亲人,身体突然不舒服,就打个电话给她。每一次,潘医生都会耐心地给我们指导。在潘医生的科学指导下,我老伴现在身体情况很好,各项指标都正常。

  马彦:医患关系紧张,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医生和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医患之间本无什么矛盾可言。像谢大伯说的这个事例,在杭州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也的确存在着要生存下去的问题。但是,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医院的发展不能完全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衡量,特别是国有的医疗机构,首先要为百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赵国秋:据我所知,好多医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当医生,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收入不高,压力挺大。如果医生都像潘医生这样对病人多一点人性化关怀,病人对医生多一份理解,那医患之间也不会存在什么紧张关系了。

  家庭病床有望列入住院报销

  王马社区俞乐平:我平时身体不舒服了,首先会选择到家旁边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看病。这里不用排队,服务态度又好,又比在大医院便宜,为什么一定要挤到大医院去呢?如果是疑难杂症,那当然还是要到大医院。但大部分人一般患的都是常见病,社区医疗服务站完全有能力看的。我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在硬件、软件上都让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上一个台阶,以吸引更多人到这里来看病。

  李静:去年,到杭州市级医院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人数总和中,后者的比例占到了56%,达到846万人次,而前两年只有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差不多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这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今年杭州要办的十大实事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城区要新建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和配备工作。到2006年底,全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85%以上的医生和护士都经过了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的培训。目前,杭州已经建立了一千多张家庭病床,可纳入门诊报销范围。

  陈正祥:杭州市退休人员的统筹办法中规定,退休人员可选择两家医院就诊,其中一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可以做到“双向转诊”——有疑难杂症,转到大医院去看;而一些慢性病、常见病,则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今年之内,杭州要出台家庭病床纳入住院报销的政策。这样,建立了家庭病床的老年人,报销的额度将更大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3 家门口看病,更方便实惠 2007-4-15 48257178002CE173482572BC00335255;钱江晚报a00032007-04-15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