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部《论语心得》,让于丹红遍大江南北,不过针对她对论语的解读也一直质疑声不断。昨天,浙江省儒学学会成立,专程来杭祝贺的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先生对于丹的流行明确表态,“我不反对于丹,只要对社会有利,为什么要求于丹完全正确呢?”
汤一介是北大哲学系教授,作为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他堪称当代大儒。在浙江人民大会堂会客厅,汤先生的谦逊、随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提出到会客厅一角作访谈,以免影响他人。
谈到儒学的普及,汤一介主动提到了于丹。他说,有些学者反对于丹,我不反对于丹。虽然我没有听过她的讲座,也没有看过她的书。如果她讲的对社会有利,为什么要反对呢。根据日本学者的统计,论语共有三千多种注解,能要求每种注解都正确吗?于丹讲的是否完全正确?我觉得不能这么要求她。
汤一介表示,作为一种历史学说,儒学不是绝对的。有些内容要提倡,有些内容也应有所改动。比如,传统二十四孝中,晋代王祥卧冰求鱼的故事,它并不完全符合儒家精神。王祥母亲生病了,他卧冰求鱼,固然出于“孝”,但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损害自己的身体,按照儒学的思想,毛发身体受之于父母,不应去损害它。所以,传统的儒学学说,也需要具体分析。
汤一介说,儒学正在复兴是事实,但任何学说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对于儒学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汤一介表示很难说有多大的影响力。国外一般大学生都不知道孔子是谁,比如在哈佛大学,他自己就曾作过相关调查,除了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大学生外,知道孔子的很少。但在中国大学生中,基本知道柏拉图、黑格尔,还大致了解柏拉图《理想国》的内容。
汤一介表示,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就有“不治而议”的传统,就是不直接管理政务,却对统治者提出批评建议。中国法制不够健全,原因之一是市民社会不够发达,对政府的监督还不够。政府的根本职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像浙江儒学学会这些民间学术团体的成立,对市民社会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报记者 金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