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蒲公英”想要一个家
· 城市终归是异乡
· 流动的儿童,不能流动的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调查杭州6所学校1534名学生
城市终归是异乡
  虽然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已经确立,但仍有相当多的流动儿童难以进入公办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马良说:“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处于‘不平等’状态,对处于‘弱势’的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等,只能加剧其‘弱势’地位。这种差别待遇所形成的其最大恶果是流动人口子女在自我意识形成最关键时期,被普遍标签为‘外来人’,与城市主流文明相对抗,直接表现为对‘家乡’归属感上的‘无根化’认知。”杭州师范学院社会学系曾用了两年时间针对包括杭州明珠教育集团、胜蓝小学、求知小学等杭州6所学校的 1534名外来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在被调查对象中认知到是“农村户口”的900人,占58.67%,认知到是“城市户口”的占15.97%。很多孩子觉得“自己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老家那里的人”。大多数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流动儿童并未能融入城市社会。

  在我们的采访中,一位家长明确地表示:“我不愿意我的孩子上那种混合的学校,我怕他们带坏了我的孩子,那些农村孩子的生活习惯很不好。”然而,当我们对农民工子女进行采访时,当我们问他们愿不愿意和城里孩子交朋友时,有的孩子怯生生地说,我很想和城市孩子交朋友,可他们老是瞧不起人。也有的民工子女却说:我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他们老是欺负人。还有的农民工子女说他们很想转回原来的学校去,不喜欢城市里的学校。可以说,现在形成了两大阵营,两个群体,不仅城里人不愿意和农村人交朋友,农村孩子也不愿意和城里孩子交朋友。

  在对杭州6所学校做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整体不高。流动人口子女在班级中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不到一半,只有47.00%,鼓励后参加的也只有8.15%,却有26.60%的学生回答“不参加”,还有17.28%的回答“不清楚”。

  而在师生关系方面,民工子女师生关系缺乏互动性,他们认为老师更不了解他们。不少民工子女在这个问题上对记者回答“老师不太了解我”,或许这正是民工子女不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原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视点 A0002 城市终归是异乡 2007-4-18 48257178002CE1734825726F0042A18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