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散户时代”结束了
· 严惩“黑砖窑”事件失职渎职者
· 民告官
· “铊中毒”背后的安全漏洞
· 查查“黑心粽子”的监管部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铊中毒”背后的安全漏洞
  因为3名同学不喜欢与自己一起玩,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学生竟然在3同学的饮用水中投毒,经北京疾控中心标本检测确诊为铊中毒。记者昨天从徐州市公安局获悉,投毒者常某是通过网络从云南省购得这种剧毒物质的。——6月21日《钱江晚报》

  

  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之后,又一起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剧毒铊投毒事件,让人们对这个还有很多人都读不准音的剧毒品不寒而栗:这么危险的铊,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轻易得到的?难道国家就没有监管措施吗?投毒者通过网络便能买到危险品,剧毒物品的管理“盲区”,又一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近几年见诸报道的铊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除了清华、北大的相关案例,2006年3月至今年1月,华西第四医院中毒科先后收治过4名被人投毒的铊中毒患者。一个可怕的事实就是:铊因为其无色无味的特点,近年已成为了作案隐蔽的“害人利器”。但根据1993年10月施行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铊化合物与氰化物同列A类剧毒物质;高校实验室内,铊的使用亦有严格具体规定。那么,这些接二连三的铊中毒事件中的剧毒铊,为何能被一些心狠手辣的人唾手可得而用于害人呢?这不值得相关监管部门反思、整改吗? ■吴杭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2 “铊中毒”背后的安全漏洞 2007-6-22 48257178002CE17348257301004C913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