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静雅
本报驻宁波记者 陆毅
本报讯 21日,由中宣部、公安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二届十大民间禁毒人士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的贺元英入选。她也是我省目前唯一获此殊荣者。前天中午,贺元英已经飞赴北京,参加于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大会。
叫贺元英为贺妈妈,是因为在康复俱乐部,会员们都亲切地叫她贺妈妈。一说起贺妈妈,他们就有讲不完的故事。
“磨”了四天
迎来第一个会员
2001年6月,刘晨(化名)再一次走出强制戒毒所,等待他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家庭。3个月的戒毒将健康的身体还给了他,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更加脆弱。这时,门外传来了贺元英的敲门声。
当时,54岁的贺元英是刚刚成立的南门街道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主任兼工作人员。刘晨是她拿着公安部门提供的街道吸毒人员名单,上门看望的第一个吸毒者。
南门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做生意的人多,外来人口多,吸毒的人也多,被宁波市禁毒委列入重点禁毒地区。2001年上半年,南门街道筹资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政府主导、民间自治形式的戒毒帮教俱乐部。刚刚从万安社区居委会主任位子上退下来的贺元英,自告奋勇当了这个俱乐部的主任。
听到敲门声,刘晨打开防盗门的“猫眼”,一看是陌生人,不说话也不开门。贺元英忙自我介绍:“我是街道戒毒康复俱乐部的,来看看你。”话没说完,“猫眼”就被关上了。
第二天,贺元英又来敲刘晨的门,“猫眼”里传出冷冷的说话声:“我很好,不用你来看。”回到办公室,贺元英给刘晨家打了个电话。“我到你家去只是想请你加入俱乐部,这里会有很多和你经历类似的人,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鼓励。”
第三天,刘晨给贺元英开了门。看到屋里乱七八糟,贺元英二话没说就打扫起来。不一会儿,刘晨抹起了眼泪。
第四天,刘晨成了俱乐部的第一个会员。由于吸毒人员大多相互认识,俱乐部有个善解人意的“贺妈妈”的消息很快在圈子里传开了。很快,辖区里的20多名吸毒人员全部成了俱乐部成员。
千方百计
帮会员重新找到希望
会员小方早年就染上了毒品。当时,他开了一家茶馆,手头也有了60多万元的积蓄,生活富裕。可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一个瘾君子女朋友,在她的蛊惑下,小方也染上了毒瘾。几年辛苦挣来的60多万花光了不说,还欠下了10多万的债;妻子和他离了婚,父母为他操碎了心;妹夫也因为他而吸毒贩毒被判刑。
小方也曾想戒掉毒瘾,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废。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脱离不了社会上的那些毒友。贺元英知道后,就热情地邀请小方加入俱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俱乐部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将这些曾经吸毒戒毒的人员和以前认识的毒友隔绝开来,避免他们再次复吸。如今,小方在俱乐部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在家人的帮助下,又开了一家旅社。
“吸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解决不好,很可能成为他们复吸的导火线。”因此,贺元英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她多次联系,终于为戒毒人员争取到了免费职业培训的机会。现在,有4名会员通过培训就业,还有10人自谋职业。
不参加婚礼
为了替他们保密
在贺元英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对夫妇抱着一个可爱小男孩的照片,照片上一家三口笑得很灿烂。“他们带着小孩昨天刚来过,现在两个人都已经3年没复吸了。”贺元英说。
贺元英每月会安排一次文体活动,帮助俱乐部的戒毒人员恢复生活信心。在这些活动中,男会员万非(化名)和女会员叶洪(化名)产生了恋情,让两人苦恼的是,双方父母都说他们不能再找一个有吸毒史的人结婚。于是,两人商定,向各自父母隐瞒了对方曾吸毒的历史。前年,他们俩要结婚了,请贺元英参加婚礼。贺元英很想参加,但考虑到自己出现在婚礼上,会引起双方父母的怀疑,便提出不参加婚礼。“没想到贺妈妈想得这么周全。”两人很感动。
6年来,海曙区南门街道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已先后接纳了戒毒会员31人,其中14人已经戒断毒瘾两年以上,这些人中有9人已经结婚,有的已经生子。在贺元英的努力下,一度被视为吸贩毒“重灾区”的南门街道,自2001年俱乐部成立至今,未发现新增吸毒者。俱乐部40%的毒瘾戒断率,让德国专家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