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考虑过一定要买名校学区房。”就在一些家长削尖了脑袋要挤进名校的时候,赵女士早已打定主意要让孩子读家门口的小学。不是她买不起学区房,也不是她没有进名校的门路,事实上,她的工作常常与教育界打交道。听说她准备让孩子读普通学校时,某名校校长还曾主动提出收她的孩子入学,却被她婉言谢绝。“我也择校,但不是看名气。”赵女士说一年多前她买下现在的房子时,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家门口的小学,虽然没什么名气,但运动场地很大,因为是新建小学,硬件配套也比较好。
“小学教育教授的是基础知识,读哪所学校差别并不大,相反我更看重孩子是否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和运动。”赵女士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家里也可以养成,不一定要读名校。
赵女士的观点也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所学校的教育特色、优势在哪里,只是听别人说这所学校好就抢着进,其实杭州小学间的差别并不大,在所谓‘名校’能得到的教育在家门口的学校一样能得到,特别是名校集团化以后,差异性更小。”在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特级教师韩似萍看来,花大钱买学区房,抢着进名校读书,是家长们在无限放大学校之间的差异。
“红烧肉好吃,但也不是每个人的肠胃都适应。”韩似萍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家长们是否真的清楚,在你们为名校的金字招牌而狂热的同时,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你们得到的或许是一套学区房、一个入读名校的机会,而失去的可能是孩子每天两小时的睡眠时间、更大的运动空间、更新的校舍、更亲切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