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边很多化工企业的老板因为面临关闭停产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宣传办公室主任刘杰正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们。
以占苏州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这组数字基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建园以来所走出的这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依托工业园区来控制污染,发展经济,这条路走对了,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苏州环保局一位官员对此很有感慨。
事实上,对于太湖流域的集体转身,苏州工业园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一个标杆。
在园区的陈列馆内,“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这句话挂在很显眼的位置上,刘杰说,这实际上是园区的“精髓”所在。“在园区建设正式启动的一年前,一份着眼于50年发展的规划就已经生成了。”刘杰说,苏州工业园区是规划先行的区域,这份规划的目标是,把园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在这样一份要管50年的规划面前,十几年下来,因为不符合园区的产业政策,累计有11亿美元被 “拒之门外”。刘杰说,就拿环保来说,园区在建以来制定的68个法规文件中,第一个就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园区曾接洽一个投资上亿美元的项目,环保审查时发现其流程中有放射性物质,毅然舍弃。10多年来,像这样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达200多个、意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1亿美元。
在苏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调控室里,看着整张交错繁杂的污水管道分布图,污水处理厂的厂长关永年心中满满的。要知道,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的污水管网已经全覆盖,园区内的任何一处污水都要“乖乖”地流进污水处理厂,先要过了这里的关才能安全地排放出去。“我们把所有的管道都集中在地下。就拿排污来说,我们每年要投好几个亿,新的企业进来,只要支管接进我们的管子就可以了。”关厂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