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阿Q正传》、《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8月16日《竞报》
莫以借口删名篇
教材与时俱进,做一些调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打着“实验”的旗号,追求“前卫”,未免任性草率。被删掉的《阿Q正传》等名篇,不仅是相应时代的文学经典,还是表达交流的共鸣载体。对学生认识社会,思考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而选出来用来代替这些文章的篇目与之相比,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语言的影响,都无法相提并论。
谁都知道,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阿Q正传》堪称中国近代文学的精髓,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阿Q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以及丰富的性格内涵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阿Q的“精神胜利法”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至今我们还需要从阿Q身上探讨民族的劣根性。把这样的名篇删除,代之以打打杀杀虚无飘渺的武侠小说,真令人费解和遗憾。
课本改革不是把传统的经典的代表优秀文化的东西丢掉,也不能把学生是否喜欢作为取舍的标准,更不能让编者(编委中有不少金庸迷)怀着“粉丝”的身份去满足己好。笔者是高中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雪山飞狐》比《阿Q正传》好教,学生也可能乐于学习前者。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在飞檐走壁的打打杀杀和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中怎样传承和发展?
经典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当代作品的大量收入能否成为新的经典,很不好说;但一次砍掉一半的经典则明显冒进。■梁恕俭
经典也需与时俱进
尽管金庸的武侠作品进入课本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此次《雪山飞狐》的入选,以及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仍然引起了激烈争议。质疑反对的最大理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只是一种消闲读物,与鲁迅的作品不可相提并论。这种担忧其实是一种杞人忧天。
首先,这体现了一种带进步意义的“百花齐放”文学精神,是一种对过去语文教育过于僵化、呆滞的一统化、脸谱化教育的纠正。站在文学的角度,鲁迅再好,也只不过是中国文学的冰山一角。要更客观的了解中国文学全貌,接受中国经典文学的熏陶,我们应有一个更为开放的视野。
其次,这是一种必需的与时俱进。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再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属于过去,铭记过去不意味着对当前的漠视,教材的更新对语文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的促进。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大量的阅读当中,不同风格的阅读当中,阅读之后的思考潜移默化培育起来的。真正的语文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应该依靠这一种大量的有价值的阅读习惯。
答案很明白,《雪山飞狐》还是《阿Q正传》?其实都没多大的问题。问题在我们怎么教与考。所以,又何必为“《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杞人忧天呢?■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