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3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文学是一种注定
· 文学是一种痛
· 写不下去的恐惧
像狗一样追着我
· 文学是一种善
· 第125讲预告
· 叶兆言:文学善在人心,痛在刻骨
· 记者印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学是一种善
  那次眼睛受伤,我第一次觉得它的严重性,是在20多年以后,当时在上海,和余华、苏童三个人在上海一个宾馆里聊天。当我说到父亲听说是自己儿子受伤以后,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的时候,余华就跳了起来,说十年浩劫,人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多少年来,父亲在儿子眼睛受伤这件事上,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更多的感慨都是特殊时代的阴影,也就是余华所说那种变态和扭曲。事过境迁,心平气和地回想这件事,似乎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答案:我了解父亲的为人,即使不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年头,即使不是被打成右派,他仍然也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伤害别人;自己的孩子伤害了别人,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如果一定要他做出选择,他会选择自己孩子受伤。

  就像热爱文学很可能是我们的天性一样,怕伤害别人也是文学的重要品质。

  怕伤害别人就是一种善。

  鲁迅小说中的善

  我认为《在酒楼上》是鲁迅最好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吕纬甫回老家完成母亲叮嘱的两件事:为自己的小兄弟迁坟,老母亲对死去的爱子念念不忘;为一个小女孩送她想要的剪绒花,这个小女孩曾为了想得到这剪绒花挨过骂,结果作者的母亲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前一件事,完成得很顺利;后一件呢,却无法完成,因为那女孩听信他人的谎话,以为自己会嫁给一个连偷鸡贼都不如的男人,结果郁郁寡欢,生痨病死了。

  一个母亲对死去的小儿子牵肠挂肚;一个美丽的小女孩被谎言蒙蔽,并因此丢了性命,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文学不是大道理,有时候就是一些非常细腻的情节,这种东西很小,却很善良很美,你会发现文学往往就是从这些小地方开始的。

  我祖父曾反复告诉我:你一定要去发现,文学往往不是去发现这个东西有没有意义、有没有用;而是去发现一些很平常的东西,但是你静下心来会觉得它非常能够感动你。

  巴尔扎克的善

  没有人不知道巴尔扎克,我最初对巴尔扎克的印象,就是反反复复讲一个东西:钱。

  当我们远距离看文学时,确实会得出这么一个简单结论。有一段时间,我很认真地阅读了巴尔扎克,结论就不一样了。

  一个是《高老头》,高老头一生用心挣钱,放高利贷,从表面上看是个非常不可爱的人。他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个简单愿望: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感到幸福。一方面他非常有钱,一方面过的日子就像乞丐和看门人。两个女儿永远在欺诈他,为了不让女儿丢脸,他隐姓埋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那两位已是上流社会女人的父亲。为女儿的幸福,他愿意做一切牺牲。

  小说不仅仅说了高老头如何爱女儿,其实它也在说高老头如何在享受爱。

  我觉得这个就是小说家的用心,绝不是简单地在写金钱关系。高老头不仅仅是一个近乎变态的吝啬鬼,最重要是他有颗金子般的心,他对女儿的爱像阳光一样照射下来,只知道施舍,全不考虑回报。《欧也妮·葛朗台》也是一样,只不过这次小说的主角变成了女性。在巴尔扎克的笔底下,爱是无理智,无条件的。爱是一道射向无边无际世界的光束,它孤零零奔向远方,没有反射,没有回报,没有任何结果。爱永远是一种可笑幼稚的奉献。巴尔扎克在无意中探讨了爱的本意,探讨了爱的尴尬处境,探讨了爱的最后极限。巴尔扎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的确有些太古老。但是我却在他的作品中读到了最具有现代小说意义的特征,读到了最古老话题的新解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D0013 文学是一种善 2007-8-28 钱江晚报d00132007-08-28000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