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好书“一女多嫁”
我要的那本在哪
· 签名 长卷上游客签名为丝路壮行
· 萧山人在浦阳江上放了3000盏荷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昨天是中元节
萧山人在浦阳江上放了3000盏荷灯
这个在当地延续了200多年的习俗,打算申报“非遗”
  本报讯 昨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也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萧山区沈家渡村浦阳江边,昨晚7点多,伴着鞭炮、锣鼓和喝彩声,三千盏荷灯依次顺水而下,直抵钱塘江,颇为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沈家渡村周边的村民都赶来看灯。

  远远望去,江上的荷灯星星点点,就像一朵朵荷花,而盏盏荷灯串连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极了一条“龙”。龙头是荷灯组成的“沈家渡村”字样,龙身是一盏特大的纸荷灯,后面则跟着两千多盏小荷灯。“我每年都来看的,小的时候由爷爷奶奶牵着手来看,现在就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啦,真的太漂亮了!”11岁的小姑娘沈莹兴冲冲地告诉记者。

  沈家渡村的荷灯制作很有特色。先用桃花纸做成荷花状,剪齐周围,接着棉线做灯芯,涂上松香,最后放进色拉油。原来做荷灯的都是老人,现在沈家渡村的年轻人还有不少小孩也都在学,就是不想让这手艺失传。村民们做荷灯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一边聊着天,一边做荷灯,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就算是有矛盾也会因为做荷灯而冰释前嫌。每年放荷灯的费用也都是由村民集体出资。这次放荷灯,村里人你十块我二十块的,一共出了一千多块钱。

  浙大民俗学专家吕洪年教授昨天也专程赶去看村民做荷灯。他对记者说,在浦阳江上放荷灯,这样的民俗很有特色,在杭州地区难得一见。吕洪年还说起荷灯的历史,沈家渡村人绝大多数姓沈,600多年前从外地到浦阳江边定居,当时浦阳江流域不少地方患水灾,于是村里人就在江里放灯,既祭祀祖先也希望后辈能平安幸福。现在放荷灯更多是为了祈福,还有纪念当年的治水英雄。

  除了每年放荷灯外,沈家渡村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子。村里现在保存有较完整的沈家渡渡口遗址、古祠堂里的一座古戏台和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清代建筑。杭州历史学会秘书长盛久远说,像这样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杭州还是不多见的。

  杭州西湖区司法局退休干部任亦斌的婆家就在沈家渡村,为了保护村里的古建筑,今年5月,沈家渡村成立了文物保护办公室,并邀请任亦斌担任文保办主任,“其实不是一个官,正式的称谓应是农村工作义务指导员。作为志愿者,我想为弘扬古村文化出一份力。”

  古时候,浦阳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因为当时做生意的比较多,沈家渡村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村支书沈燕江昨天对记者表示,他们将请有关部门进一步挖掘村里的文化内涵,把这些作为“钱江弄潮放荷灯”的内容,逐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实习生 徐 娇 本报记者 金 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2 萧山人在浦阳江上放了3000盏荷灯 2007-8-28 48257178002CE173482573440021C9A5[A1-金毅≈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