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昌专电 10月22日晚,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本报记者在收看新闻的同时,也在现场目睹了“嫦娥一号”发射进入倒计时的情况。
昨天中午,发射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证24日发射的顺利进行,晚上6点,他们进行了合练,合练大约要花4个小时。合练时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地面应用、发射场和测控工程五大系统的工作人员全体参与,包括各系统各区域服务嫦娥一号的航天人员和设备,西昌、宜宾、贵阳等监测站,还有距离最远的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上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等。
昨天晚上5点多,发射中心门口车已经很少了。从下午开始,当地旅行社已经不再组织人员进入参观,基地逐步进行清场。记者与基地内的一位专家联系,这位专家表示,从现在开始联系会比较困难。
晚上6点多,合练开始,据说基地内所有工作人员、相关部门全部进入实战状态,除了宣布点火时不点火、卫星不上天以外,其他的与发射当天的情况将完全一样。发射前1小时拉响警铃,工作人员撤离,发射前30分钟,全部人员进入安全区。同时,模拟了加注燃料、模拟点火。
在合练期内,记者在基地门口进行观察,3号发射塔架的蓝色大门始终没有打开。据了解,这扇大门曾在第三次大检查中打开过,下一次打开将是在发射前40分钟。
这几天的天气变化同样表明,发射时间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记者20日抵达西昌,当时西昌上空云层很厚,还下着下雨,这几天西昌的天气变得越来越好,22日这天阳光明媚,这样的天气非常利于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位专家也向我们透露原定于24日18时05分的发射时间基本不变。
据悉,嫦娥一号卫星预计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经历3次近月制动后,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
李国平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活动已邀请部分国外航天局的代表现场观摩。中国愿同国际同行开展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