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这件大事即是改造社会,改造环境;而能改造社会、改造环境之人,堪称“领袖”。
今天,做父母的对领袖的理解则相对局促,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人上人,做各行各业的领袖。那么,在更需要讲究构建内心和谐的当下,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健康成才观?
昨天,在杭州上城区举办的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培养未来领袖”的论题引发众议,与会家长和社会各界代表反响强烈。
参与这个论坛的专家,也是家长,有中国教育未来学会副会长王卫国,香港大学社科院副院长莫家豪,宁波市江北区区委书记周学峰,上海协和双语国际学校校长Roger。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蒋莉说,作为一线老师,他们在微观层面思考教育的一些问题,但无法跳出传统教育观的束缚和影响,应该来听一听专家们的见解。“这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话题,也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育关怀社会的领袖
香港大学社科院副院长莫家豪:未来领袖是什么样的?知识广博、认知世界、具备领袖才能且配合人群、良好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归根结底,就是要关怀社会并认识世界。
怎样来培养未来领袖人才呢?在香港大学,最主要的是培训一些具有世界视野、关怀社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生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必须具备全球意识。香港大学的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做交换生,他们去海外学习,就有了独立生活面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未来领袖要知道社会的疾苦,要有人本文怀精神。香港大学的做法,就是每一个毕业生在本科教育里,要求他们到社会团体中服务,这些团体可能是红十字会、消费者协会,可能是一些金融机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担心学生只顾读书,其他什么都不懂。我们不能只强调书本、考试,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在书本,要有实践经验。只有服务社会,理解社会有许多问题,他们才会用书本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给孩子多少知识不重要
宁波市江北区区委书记周学峰:我小时候不是一个好学生,也没做过班干部,但我碰到了一个好老师,是他点亮了我心中的火苗。他告诉我,其实我很聪明,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对老师来说,给学生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点亮学生心中的火苗,也许仅仅只是一次偶尔的摸了摸学生的头。我现在有这样的一点成绩,就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学习的结果,只有自觉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作为老师,应该把每个学生当作金子,老师的任务就是让每一粒金子发光,而不是认为是在废铜烂铁中炼金。所以,我们教育的模式要创新,要改变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我呼吁改变高考制度。高考曾改变过很多人的命运,现在很多领军人物是从高考中冒出来的。但高考制度使基础教育走上了不归路,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小学,叮嘱的只有一句话: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学生只有先高分,然后成材,这样的体制如果不改革,我们的学生如何面向未来,成为世界公民?
学生岗位大家轮流做
上海协和双语国际学校校长Roger:中国学校与西方学校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中国学校挑出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职务都是固定的;西方学校学生岗位大家轮流做,职务有很多,窗户管理员、教师小帮手、垃圾箱经理等,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这些岗位。中国的学校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集体荣誉感强;西方学校打散年龄限制,在不同社团里有不同的年龄层,社团内部有竞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社团选择自己的角色,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点。中国学校在班干部竞选期间,家长也介入,希望老师给孩子一个职务;在西方学校,这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竞选跟家长有什么关系呢?
曾有一位囚犯给一位老师写信,他在信中说,他看到的是没有人性的事件:毒气是由资深的工程师释放的,婴儿被资深的护士杀死,学生被资深的教授侵犯,“我质疑教育的力量。”这封信让每一个教师震惊,我们需要问自己,难道我只是一名语文老师,只是一名数学老师吗?学校教育应该重视人性价值观,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不然,我们培养出来的领导人,只能是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就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每个孩子应该有机会充当领导角色,只有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机遇,他们才有可能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领导才能。
社会是未来领袖大熔炉
原椒江市教育局局长徐正福:人生来就有受教育的权利。很多父母都希望通过受教育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成为“有思想、有良知、有文化、有个性”的世界公民;能够掌舵人生的航标并出类拔萃。在美国,许多学校都已经把培养“领袖精神”写进了他们的培养目标,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在新加坡,几乎所有学校都将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未来之领袖。”其所谓的“领袖”具有公德心、责任心、关爱他人好为他人服务的特征;在英国、日本都有专门的未来领袖培养学校。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不提倡精英教育,精英制度。我们所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从注重发展人的个性出发,为受教育者提供许多成长及发展的道路,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好发展,发现他们的独特品质,让他们追求卓越,在激烈的竞争中,即使不能考出最好的成绩进入顶尖或一流学校,但能够在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中有出色的表现,让受教育者成为自己的领袖、团体中的领袖、各行各业的领袖。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谋划。培养未来领袖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学校的事情,更不应该忽略受教育者个体本身对教育的诉求。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父母是“未来领袖”的试金石;学生是“未来领袖”的拓荒者;学校是“未来领袖”的特训营;社会是“未来领袖”的大熔炉;制度是“未来领袖”的助产士。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催化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用现在莘莘学子而10年后、20年后是社会中坚力量的“未来领袖”的眼光去评价教育,当今教育给了他们什么?当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趋同时,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本报通讯员 曹婕 本报记者 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