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种文化
3  4  
PDF 版
· 在嵊州
种出第一场越剧擂台赛
· 方岩村“小京班”团长马卫平发布的“种文化”秋收报表
· 嵊州市委外宣部副主任王洪良发布的“种文化”秋收报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0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嵊州市委外宣部副主任王洪良发布的“种文化”秋收报表


  嵊州市委外宣部副主任王洪良发布的“种文化”秋收报表

  概括地说

  参与度

  情绪指标

  举例说明

  收成

  嵊州拥有112个民营剧团,长年在苏浙沪等地演出,全年演出3.5万场左右,演出收入5000多万元,加上道具、服装等相关文化产业在内,越剧每年为嵊州带来了8000万元的收入。

  在嵊州城乡,到处都是越剧戏迷角,每到夜晚处处是悠扬的越音。

  每个村的戏院里,村民们干完了农活就会聚集到那里,戏迷自己登台表演,从文戏到武戏样样通。戏台下的茶座上还设有剧目“点菜单”,想听什么段子凭你点。

  今年3月,“种文化”百村赛一启动,嵊州各村便打出农民吹打乐、农民艺术节、越剧大巴等各种群众文化品牌踊跃报名。

  闪亮一刻

  今年6月,嵊州第一次摆开农民越剧擂台赛。

  甘霖镇、施家岙村、黄泽镇、七一村等9村的选手进入总决赛。

  每个参赛者都要进行演唱、越剧知识问答和舞台表演三方面的大比拼。选手们的精彩表演,让台下从嵊州市越剧艺校的专业评委到普通观众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农妇谢苗娟的一曲《五女拜寿·哭别》“声”惊四座,闪着金属光泽的嗓音响透施家岙村的戏台。在几分钟的唱段里,喝彩声此起彼伏,评委甚至跟她开起了玩笑:“你和董柯娣是什么关系?”

  典型人物

  黄泽镇文化站长魏文。

  黄泽镇全镇村民。

  魏文自己也是越剧高手,平时带领文化站的成员开展越剧培训,跟嵊州市越剧团的专业演员“取经”,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农民“金嗓子”。

  “种文化”活动开展以后,她更是积极投入越剧擂台赛的工作,最后帮助代表黄泽镇参赛的李小群拿到了冠军。

  文化未来

  除了越剧,嵊州人还希望大力发展“周边文化”。吹打乐队、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特色要和越剧一样发扬光大。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郑琳 摄影 吴国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种文化 D0004 嵊州市委外宣部副主任王洪良发布的“种文化”秋收报表 2007-10-31 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63;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8;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9;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60;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61;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6;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1;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2;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3;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4;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5;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7;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8;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49;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0;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1;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2;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3;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4;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5;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6;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57;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15;钱江晚报d00042007-10-310006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