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假日调整,民意如何听?
· “虚假广告第一案”宣判震聋发聩
· 担心““闹绯闻”
· 声 音
· 学生考砸谁当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假日调整,民意如何听?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此次调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传统节假期,形成两个七天的“黄金周”和五个三天的“小长假”。对于这一方案,多数网民支持。但是,某商业网站发起的“你赞不赞同取消‘五一’黄金周”的调查显示,在超过65万人次的投票中,47.73%的网友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只有37.64%的网友选择赞成。(据11月10日《新快报》)

  这个表达意见的机会的确得到了民众的青睐。仅新浪网站上做出的调查链接,半天工夫就有十多万人投了票。但笔者认真地看了看这个调查问卷的设置,不能不说,存在着一定的遗憾;或者说,存在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原因很简单,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尚没有给出“表达”的出口。

  这个调查一共有7个问题。除了最后一个“你的职业”属于客观描述外,另有6个表达态度的问题。这6个问题包括对于将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到11天的态度;对于将“五一”调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态度……“支持”、“反对”还是“无所谓”?

  假期增加1天当然好;清明、端午、中秋放假当然好;保留国庆、春节黄金周当然好;春节放假从除夕开始当然好……问题本身都是选择放大节日调整的“优点”,大家能不支持吗?事实证明,网络上那十几万张选票基本取向都是“支持”,最高的支持率达到91%,最低的也是72%———显然,“大家普遍支持”的结论呼之欲出!

  这当然是回应民意的结果,表现了调整的必要性。然而,我们为什么要搞民意调查?不是听老百姓说好话的吧?那么,调整之后可能形成或者未竟的问题———也就是真正需要讨论的,问卷为什么不涉及呢?

  比如,有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和公司白领等人群担忧,五一长假的存在好歹能保证他们上半年有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如果“化整为零”了,表面看清明、端午都分到了一天,但对于他们来说,探亲的机会没有了——尤其在年休假的阳光还很难普照到他们身上的时候。还有人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只会导致大家都集中到十一黄金周出行,人满为患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诚然,发改委还公布了征求意见的电话和地址,但比较而言,好的问卷参与是最便利的,也最直观,减少人为因素的扭曲。更何况,3个电话对于全国亿万人民来说显然少了点。 □毕诗成

  让公众拥有充分的表达权

  为何有近半数的网民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其一,从传统节日的日期分布看,中秋与“十一”假期距离很近,取消“五一”长假,上半年就缺少相对长一点的假期,与下半年的长假相比会显得不均衡。其二,“五一”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时光,在这个季节里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任何一项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民意,假期安排更要充分考虑到民意期待。在如何放假这个问题上,专家们的意见是一方面,更多的应该考虑民意诉求。尽可能满足公众需求的前提,就是让公众拥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权和决策参与权,在全面了解公众需求和矛盾的焦点之后,再通过适当的科学分析方法来确定最终方案。只有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的假期安排才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假期制度。 □李红军

  担心长假减少背后的权利焦虑

  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人们,主要是担心少了回家探亲和外出旅游的机会,而且三个黄金周取消一个,另外两个的交通将更加拥挤,出行更加困难。《意见稿》显然并没有打消人们担心长假减少的顾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大家的心里都没有底。人们一方面对于黄金周造成的出行困难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又担心取消黄金周使自己失去了休长假的可能。在这种矛盾心态的背后,正反映出劳动者对于自己正当权利缺少保障的焦虑。尽管黄金周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它以全社会步调一致共同执行的方式形成舆论合力和制度合力,使劳动者休长假的权利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                □彭联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3 假日调整,民意如何听? 2007-11-11 钱江晚报a00032007-11-1100023;48257178002CE1734825738F004BD579[B1-陈江];48257178002CE1734825738F004BB5BB[B1-陈江];48257178002CE1734825738F004B97B9[B1-陈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