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强中有强
· 一屋子师兄师弟
· 枯叶山径
· 与友聚记
· 秋风莼鲈之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枯叶山径
■寿伯松
  在这样一个不期而至的秋里,又一次,我踏上这再也熟悉不过的小路。淡淡的风带来低低的虫吟,悠长而有节奏;清高的天,薄纱般的浮云,通红的夕阳,交织成的是一种涩涩的味道。这味道,使人不禁长叹一口。叶圣陶说:“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我虽无意做秋士独客,却也深深融入了这让人震撼的秋味中!

  脚下这层层叠叠的枯叶,似乎是一夜之间铺满的。叶落无声,叶落无痕,长久不来走了,这种感觉更明显。然而,无声无痕却并非无情。看着这还在纷纷下落的枯叶,于枝头脱离的那一刻,似乎百转千回,似乎柔肠千结;落地的一刹那,却又是如此的成熟而无悔。

  一间破旧的小屋,是曾经的“山厂”,管林人靠着一盏煤油灯在此度过漫长的夜。小时候我跟爷爷一起住过,旧时白亮的窗户纸,如今只见得几缕败丝迎风飘摇,木窗棂也已断为几截。曾经的灶台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墙角那一堆黑灰,证明着这儿也有过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不禁让人想起“这黑灰儿是谁家锅灶?”的唱词来。在风雨飘摇中,它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颓垣委地,杂草从生,却仍安守这一片寂寞的山林,大有恬淡退隐之意!

  水库坝上的老水牛,是另一种时动时静的风景。它让人想起李纲笔下的那一头“耕地千亩实千箱”的病牛。眼前残阳如血,静对着墨绿色的远山,它那偶一抬起又垂下的脑袋里是否真有“但使众生皆饱”的念头?风里来雨里去地,在蚊叮虫咬中,在高声呵斥中,在竹筱的呼呼声中,它的生命就这样到了尽头。或许,这是它能见到的最后一轮秋日了。明天会如何?谁知道呢!这样完全的付出,如若熟视无睹,岂不太过无情?

  几堆干枯的稻草,几棵枯玉米杆,是这个季节再也平常不过的。当然,还有出没其间的那几个弯上弯下忙碌着的老人。劳动似乎并没有像诗中写的那样愉快和充满笑声,却是那样的平平常常和悄无声息。灰白的头发,缓慢挪动的身躯,抖抖的,一步一歇的双腿,把收获的喜悦装点得是如此沉重。

  这秋去秋来,没有春去春又来的欣喜,没有柳枝新芽的突然映眼,有的是生命绽放最美之花后的凋谢,即将零落成泥之际,于悲壮中奋力一展着最后一丝美丽。又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在风吹枯叶的“拉拉”声中,这于静穆中闪现的美,正在被放大着,放大着……

  南国的秋味历来不为人称道,郁达夫说它“味道不浓,回味不永”,大概是身处山中,“云深不知处”了吧!现代人做了“房奴”、“车奴”,一颗心更是越来越淡漠于“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了。物质上的强烈诱惑,生生把人打入精神的贫民窟中,麻木的心灵再也泛不起一点涟漪。但,走过了,也别忘回头看看,或许已到了该返璞归真的时刻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7 枯叶山径 ■寿伯松 2007-11-20 48257178002CE1734825738D003681AF[A5-寿伯松≈B1-高建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