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为有援头活水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有援头活水来
◆本报记者 方小晶 曹婷婷
  在常人眼里,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这样响当当的“国字号”科研机构,很难与一个县级市联系起来。但在慈溪,这些“国字号”外援纷纷加盟已成现实。

  一支球队拥有好的外援,会使队伍实力顿升一筹,从而在激烈的赛场上拔得先筹。但好外援往往身价尊荣,不肯屈身“下嫁”,慈溪人硬是靠了一股子闯劲,一点恒心,以及自身的吸引力,引来了这些“国字号”的“金凤凰”。

  引援标本之养鸡下蛋     一家民企有六个国家研究室

  沿慈溪329国道往宁波方向20余公里,奇乐电器公司的牌子赫然在目。院内最前有一幢已有些陈旧的小楼三楼,国家低压电器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就坐落在这里。几乎占满一层的大房间内,数十位研究人员正对着电脑辛勤工作。一个民营企业引来国家级研究院,实力之外,还真得有点魄力和勇气。

  “奇乐”以小家电起家,但到上世纪末,企业带头人冯嘉耀大胆决定,放弃小家电,转行生产低电压电器。

  转轨过程痛苦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缺技术缺人才。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嘉耀得知位于上海的机械工业低压电器研究中心(现国家低压电器研究中心)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于是登门求教,拉开了一家小民营企业与一个国家级研究所的合作序幕。

  那两年,冯嘉耀把生产交给一位副总负责,自己专心跑技术。经常是下午到上海,晚上赶回慈溪,第二天听到一点信息,又跑到上海。一年内,他到上海的次数竟超过了百次!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呆在了上海。随着跨进研究中心大门次数的增加,这家研究机构对他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漠视逐渐热情起来。一位领导直言,是老冯的这份毅力和恒心感动了他们。渐渐地,研究所开始将一些先进技术转给“奇乐”开发生产,企业蒸蒸日上。

  但冯嘉耀并不满足,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把研究中心搬到自己的企业!不仅要借鸡生蛋,还要养鸡下蛋。

  凭借多年合作打下的良好关系,谈判非常顺利,2002年,宁波分中心成立了,国家低压电器研究中心总共7个实验室,分中心一下子引进了6个,分中心的人员,一部分向总部聘用,一部分是企业培养的科技人员,“奇乐”提供所有分中心运转和研发费用,研发成果企业享有。企业的科研经费年年提高,去年达到1847万元,占销售收入的9%。

  依托这一研发中心,“奇乐”的产品再次实现更新换代,所有产品的核心元件都是智能化的。所开发的“DW45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触头系统”,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还成了“神舟五号”的配套产品。

  “奇乐”的成功只是慈溪企业追求以技术实现产业转轨和产品升级的一个缩影。这种需求又“倒逼”政府在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思路、大手笔主动“引援”,走向更大规模和系统的“引援”之路。

  引援撒手锏之迂回进攻     杭州湾大桥展现“魅力”

  杭州湾新区,145平方公里土地上道路纵横,雄伟的跨海大桥雄姿初现。往昔滩涂已成投资沃土,125家企业已经动工建设,90余家投产。这些企业中,一批“国字号”科研机构赫然在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生物科技园已经破土开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宁波分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宁波杭州湾信息技术研究院正式签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也多次前来考察,意向浓厚。

  “不容易啊!”亲身参与引援工作的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叶文涛感慨万千。与每一家“国字号”的联姻,都经历了漫长的相识相知之路。有的从初次接触到最终签约,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可谓风雨历尽。

  早在几年前,已经有慈溪企业自发找到国内诸多科研机构,寻技术,求合作。不过企业的接触一般发生在和个别部门或下属单位,要达成政府与整个研究院之间的合作,还要看诚意、凭实力。初次上门和一些研究院领导接触,派出的引援小分队就碰了个“软钉子”——“慈溪是哪里的?没听过。”介绍完慈溪的基本情况,对方不买账,“我们院一般不考虑下到县里。”

  尽管这样,引援者并不死心。一趟趟的上门,迂回进攻,几轮下来,对方终于松口,答应去考察一下。车到慈溪,市领导陪着来宾直接上了当时还未竣工的跨海大桥,遥指着似乎无边无际的桥面,告诉来宾,跨海大桥一旦开通,慈溪将成联接沪杭甬三大城市的地理中心和交通节点,加上慈溪朝气蓬勃发展中的民企经济,前景非常广阔。这样的陈述颇让来访者意动。

  这一招后来成了“撒手锏”,每次都效果颇佳。可以说,跨海大桥对慈溪来说不仅是交通的概念,更是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引援绝招之软磨硬缠     深夜“截杀” 诚意开道

  与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联姻,更是一波三折。在慈溪积极与其联系的过程中,省内还有一个大城市也在与之洽谈合作事宜,并且自动化所更倾向于这个城市。一次,与自动化所联系时得知,一个由所领导带队的考察团已到那个城市考察,叶文涛一听急了,当机立断,驱车前去“截杀”。车子一路飞奔,叶文涛还嫌太慢了,一个劲地催:“快点,再快点。”赶到时已是晚上9点,考察团刚刚吃完饭准备回宾馆了。叶文涛他们急忙迎上去,开口就说,“这次你们一定要到慈溪去看看,不然我们就等到天亮。”一番软磨硬缠,硬是打动了考察团,连夜和他们来到了慈溪。

  第二天,在听过诸多介绍后,研究所的领导表态,“原来对慈溪不了解,现在看来,慈溪也可以作为候选。”

  令人惊喜的是,随着“外援”越来越多,对慈溪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引援工作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中国航天员培训中心就是个意外收获。

  当时在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接触中,一位领导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们和航天员培训中心很熟,要不要给你介绍一下?”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引援人员大喜。接下去的发展顺理成章。不久前,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陈善广大校一行专程考察了杭州湾新区,拟筹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食品(华东)研发基地”,生产航天医药、航天食品。

  引援争夺战之天天上门     六家企业托一个“外援”

  慈溪市引进这些国家级科研单位,既有树立形象品牌的目的,更多的还是看中他们的创新技术和人才优势。中科院自动化所签约时就明明白白提到,每年要有3~5项成果转化,一年不少于10~20个中高级科技人才到慈溪,更为重要的是,自动化所还肩负为慈溪培养人才的职责。经济发展局局长叶永涛颇为得意地说,从此,慈溪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博士了,因为自动化所有自己的博士后点,而协议上约定,所里每年要为慈溪培养5~10位博士。

  事实上,慈溪企业早就关注着这些“国字号”的一举一动呢。自动化所的项目甫一落地,一大堆企业就找上门去了,“你们不是缺资金吗?好办,钱我们出,只要你们给点技术。”不答应那就天天上门等。自动化所的领导招架不住了,最后还是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出面,开了个研究所与企业的碰头会,最后由方太、金帆、先锋、卓力等6家企业组建“宁波兴慈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注资1800万元,专门向自动化所投资。

  当时,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合同墨迹未干,他们就已经提出,楼可以慢慢造,项目马上进行。他们自掏腰包,以每年100万元的代价,在慈溪最好的写字楼租了整整一层楼,免费提供给自动化所开展科研。

  杭州湾新区的决策层设想组建企业联盟,加入联盟者向更多的研究机构提供资金,研究机构的成果会员优先享受。想法一出,报名者众。

  估计,这又是一次双赢的创举。慈溪,必将在科技的推动下迎来创业创新的绝佳机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视点 A0002 为有援头活水来 ◆本报记者 方小晶 曹婷婷 2007-12-3 钱江晚报a00022007-12-0300016;钱江晚报a00022007-12-0300031;钱江晚报a00022007-12-0300006;钱江晚报a00022007-12-0300007;钱江晚报a00022007-12-03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