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小镇优伶
· 雨是精灵 风是耳语
· 一个人精神的风向标
· 一只脚踩出来的冬腌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镇优伶
■文 陆 明 图 陆晓勤
  三四十年前,我在大桥镇上曾见到多位从城里“下放”来的艺人,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些艺人大多是坤角,她们在舞台上装扮雍容华贵的诰命夫人,也曾饰演过悲戚苦命的小姐、丫环,以及泼辣放荡如潘金莲、阎惜娇那样的古代女性。自然,那是演戏,无关人生。她们在新成立的县剧团呆不下去,是因为所谓的“历史问题”,受到同行的排挤和莫名的贬斥,最终不得不告别戏剧舞台,流落到小镇上来充当一名小商店的营业员,开始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扮演起幸与不幸的剧目和角色。

  我认识一位姓华的女伶,丈夫跑到台湾去了。华年轻时一定非常漂亮,皮肤白皙,眉毛细长,眼睛很大、很活;但在我见到她时,她的一对大眼睛无光、呆滞,面部表情漠然。她的长长的眉梢间有一些淡淡的胭脂色,那是长年累月粉抹油彩演戏所致。华在一个杂货店里卖些针头线脑。她不大会记数,经常弄错钱,不止一次地被农民顾客和店里的其他人嘲笑。她对此并无反应,依然眼大无光而呆滞。

  听说华以前是擅演“刺杀旦”的,如潘金莲、阎惜娇等。“青衣”、“花旦”,她亦拿手。在杭嘉湖草台班,华曾经也是挂牌的红角儿呢。

  另一位女伶,比华年纪稍长。待人接物,和蔼可亲,笑起来脸上像布了一张“网”。这位女伶是戏剧人生,人生戏剧。她在镇上很快就找到了伴。她招呼她男人那一声,我至今回想起来仍不禁要为之拍案。她叫她男人“阿哥”,并且是嘉兴话,“哥”读如“勾”。

  镇上还有未曾加入县剧团、却自甘隐没于小镇的优伶陶金培。陶在杭嘉湖草台班的名气不算大,名气大的是他师兄、黄金大舞台班主黄汉培。黄是“唱功老生”,未成名时跑乡演草台戏,据说他的嗓音在月夜天可以传至十里之外。黄成名后,在上海“打擂台”,一次下场接上场连演“失”、“空”、“斩”,饰诸葛一角,唱累了,咯血,鲜血喷溅,把“诸葛亮”手中的鹅毛羽扇都溅红!回家休养,病中不停地叹气,恨恨。日本人来后,他拒绝去演汉奸的堂会戏,佯装倒嗓,隐于草镇。

  陶和黄情同手足,黄无后,陶的独生子过继给黄,取名“黄志柏”。我认识陶金培时,他在镇上已行医多年,伤科,农民挑担扭了腰,伤了骱,上他这里贴个膏药、拔个火罐或者推拿捏摸一番,吃点伤药粉、伤药丸就好了。他不取诊金,有时病家送来十数个鸡蛋、几棵青菜,充作药资,他也收下。陶是武生,却面目如老妪,说话声音很轻,与客对谈,絮语缕缕。在陶的身上,已不大看得出老伶工的模样。但他并未放弃皮黄,他家里的墙壁上,除了挂着几捆晒干的草药,一大一小两个药葫芦,还有一把京胡。他闲下来时,取下京胡,拉几个过门,教教志柏。自从师兄过世后,他看着志柏这孩子一天天长大。这孩子可喜能唱,身段一教就会,此亦是兵家儿早识刀枪之意欤!

  某年某月的一天,我在镇上茶馆吃茶。内急,起身去隔壁弄堂里方便。走过陶的“诊所”,听到一阵激越、悠扬的京胡声。推门进去,陶金培操琴,黄志柏临窗而立,屏息凝神;华也在,嘴角微微含笑。三人唱《沙家浜》,陶的“沙奶奶”、华的“阿庆嫂”、志柏的“郭建光”。志柏长身,脸微麻,唱腔有谭派韵味。陶的喉咙有些沙哑。华那天很兴奋,双眸闪闪发光,神采飞扬,笑靥生动。

  这三人看来是偶尔碰在一起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6 小镇优伶 ■文 陆 明 图 陆晓勤 2007-12-28 钱江晚报d00062007-12-28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