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辐射1978
3  4  
PDF 版
· 五问·解放思想的当下功用
· ······记者手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五问·解放思想的当下功用
5位著名学者连线本报解答·时代对解放思想的新要求
■本版整理:本报记者 裴建林 文敏
  一问:为什么强调解放思想往往是重大改革的先导,为什么“以人为本”是其中的重要准绳

  解答者:沈宝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著名学者)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1978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30年前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不但解决了当时的思想困惑,还开启了今天的局面。有了30年前的那次思想解放大讨论,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是由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先导的。今天,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今天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沿着当年的思想解放这一条线下来的。

  思想解放在今天仍是一个有力的武器,当年那场大讨论的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思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要求,这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或者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领导,一定要看到思想解放的客观性,大力推进。其次,思想解放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利益、要求。人民的愿望、利益、要求是思想解放的基础和基本动力;如果不能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思想解放就成不了气候,只能在小圈子里进行。

  思想解放在今天仍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在落实以人为本方面。以人为本每个人都会说,但真正落实却很难。因为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思想、习惯,这对那些有着浓厚官本位思想的人来说很难做到。

  又如在发展经济的出发点方面。有的地方领导片面追求GDP,有的人认为搞来了一个大项目,把当地的经济搞上去了就可以了,至于人民的就业、房子、就学等问题则根本不考虑。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就受到了损害。这就涉及到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博取政绩还是为民谋福利这个问题了。

  在我看来,30年前的那次思想解放更多的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今天的思想解放更多的带有公众利益上的色彩。现在一些地方为什么落实不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是因为这些真正为民的政策损害了某些人的特殊利益。这就需要延续30年前那次大讨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继续解放思想。

  二问:为什么在新的起点上要解放思想

  解答者: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政治或哲学研究上的问题。30年前那场思想领域的变革对今天的中国来说仍是意义巨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认识今天的国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有许多人用“国情”一词来为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辩护,其实对国情的理解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现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另一方面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今天的现实的反映。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因为有理想状态的指引,我们需要改革;但因为现实情况的具体存在,我们又需要妥协。也就是说,有效的创新是基于现实的制度存在、文化存在、利益存在而形成的一种改革。

  从今天的眼光看,多年来的改革,在经济方面能做的基本做了,至少我们试着在做。政治体制改革也将进行。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不能因为风险大而不去改革,不去做,而应该在做的时候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党的十七大在民生问题、生态文明、扩大党内民主等方面提出了重要举措,这些举措都是解放思想的表现。民生问题,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党和国家致力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很对。扩大党内民主,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如果说连党内民主都做不好的话,那么整个国家的民主该怎么做呢?生态文明,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太注重GDP和财政收入这两个指标,所以对他们来说需要有生态和环保方面的压力,毕竟眼光得放远,得走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子。

  三问:为什么解放思想能推动新一轮发展

  解答者: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著名学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由此引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后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次讨论为20世纪90年代初“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和本世纪初的改革要不要继续下去的争论奠定了基调,因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发展。目前的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这场思想解放的影响下,中国最终由计划经济逐步走向了市场经济,并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力日盛,GDP已经名列世界第四;在政治方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法制政府的建设、民主建设、党内民主的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文化方面,走出了只有极少数几个电影和歌曲,戏剧只有样板戏的时代,进入了文化全面繁荣的时代。

  对于中国的今天及未来,1978年那次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影响将继续持续下去。在我看来,当前中国在土地、农业、粮食、国有企业等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有待完善。政治方面,我认为在个人基本权利保护,政府职能转变,法治政府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中央与地方关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完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从实践入手,一步一步地去解决。

  四问:为什么解放思想是化解矛盾的必要推手

  解答者:崔卫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学者)

  改革开放代表着市场经济的活力被激发出来,社会的自主性更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条道咱应该坚持走下去,改革使中国走出了原有发展模式的死胡同,改革使大多数中国人脱贫,改革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当时的局势是,再不改革,国家的局面难以为继,看不到什么光明的前途了,所以,这也是30年前的改革能获得众志成城的基础的重大原因。改革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恐怕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中国人竟然会焕发出这种大能力,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启动,首先是被文革逼出来的。所以,今天我们如果回到30年前的原点,会发现当时促进改革的是一种理想,一种想象力,而今天再来看这种理想是否得以实现,与原来的差距表现在哪里?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的看法是,改革如果缺了政治这个纬度就无法有实质性的进展,现在改革走了这么长的路,市场经济在释放经济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差距,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但我所关心的是,社会上所有的人表达的渠道是否畅通?

  五问:为什么解放思想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

  解答者: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著名人文学者)

  不绝于耳的争论提醒我们,应该对改革进行认真总结,明确改革是要进,还是要退?如果要进,哪些应该坚持,哪些需要调整?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中国该不该搞改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完全不言而喻的。改革不是谁的一时心血来潮,改革是被客观形势逼出来的,再不改革,国家的局面就没法改观,中华民族就没有前途。这也是1978年以来众志成城奔改革的基本原因。

  经过30年的改革,应该说是历史巨变,不能不承认,改革让中国走出了原有的发展模式的死胡同,改革使大多数中国人脱贫,改革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但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早就表明,无论在哪个时代搞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坚持用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还是用其他标准来衡理改革,改革才不致半途而废?

  答案显而易见,回头路走不得。无论现实有多少问题,无论我们有多少抱怨,那种买米、买油、买肉需要票证的日子,无论如何都是恶梦,无论如何都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我们从不怀疑普通民众的赤子之心,他们从改革中受益,但也承受着改革的成本,所以最有发言权。他们即便有些情绪也可以理解。坚持改革,必须以反思改革为前提。反思得越彻底,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希望就会越大,改革就会越彻底。

  要不要“改革”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要什么样的改革”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果两极分化不断扩大、社会不公不断加深、腐败和以权谋私不是受到遏止而是加剧,那么这决不是真正的改革。在反思改革时,我们需要回到思想的原点,我们需要对改革作出终极之问:我们要的改革是为了谁的改革?这一问题,应该是回顾改革的最核心的问题。

  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改革的不配套。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已经得到确认,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政治文明和法制文明却一直有待于建立与健全。因此,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不是放弃更不是扭转市场化的方向,而是使市场规范。市场规范的必要条件是权力规范,这就注定政治文明至少是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我们反思改革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辐射1978 B0007 五问·解放思想的当下功用 ■本版整理:本报记者 裴建林 文敏 2008-1-1 48257178002CE173482573BD002A2A55[A1-裴建林≈B1-文敏];钱江晚报b00072008-01-0100005;钱江晚报b00072008-01-0100010;48257178002CE173482573BF002B2635[A1-文敏≈B1-文敏];48257178002CE173482573C100178E2A[A1-文敏≈B1-文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