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榜样
3  4  
PDF 版
· 凭什么留下——
· 为什么
离开——
· 长三角成为民工第一选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凭什么留下——
  “高薪民工”长三角最多

  江西来的农民工陈为全目前在杭州下沙一家毛纺厂做挡车工。陈为全说,这家毛纺厂招100名一线挡车工,开出的月薪是1400~2200元,还提供食宿;同时广州一家摩托车厂也招100名车工,但月薪是1200~1800元,未说明是否包吃包住。陈为全说,工资就差好几百元,另外一天吃饭少说也要4元钱,一个月就是120元,该选哪家明摆着呢。

  当前农民工的月工资水平普遍在800~1200元之间,浙江的工资水平显然很有吸引力。“我们专门派人调查过,我们开出的工资不仅比其他地方高,比周边同类企业也要高一些,不仅是为了吸引民工,也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待遇低,工人心情不好,产品质量怎么提高?”浙江一纺织厂负责人说。

  

  调查表明,长三角地区拿“高薪”的民工最多,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有9.8%,而第二名福建沿海一带只有5.8%。

  工资可以讨价还价

  “如果员工能提出合理的理由,如旺季赶活、劳动强度大等,公司是允许涨工资的。”去年8月,义乌新光集团某车间班组为完成订单,连续多日加班加点。事后,员工们派出代表与公司协商,要求根据公司新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方案》增加高温加班工资,公司领导很快就批复同意。“这是一个渠道,普通工人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商量。去年,一线工人工资就整体上调了三次。”新光集团一负责人说。

  

  以前,工资都是老板说了算,你爱干不干。如今工人也能跟老板商量工钱。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及其激励机制,成为浙江吸引外来农民工的重要“砝码”。除了提供高工资,调查发现,浙江不少企业还增设上百元的全勤奖、每月给“高产能手”、“质量标兵”发奖金、重金支持熟练工人进行技术创新……种种激励措施不仅让农民工们觉得生活有奔头,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主人翁的自主意识——我也是企业的一分子,只要肯努力,钱会越赚越多的。

  好福利数不清

  十年前,18岁的重庆女孩李时梅初中毕业就来到了温州康奈集团打工。“我是一步步见证企业发展的,现在企业的福利越来越好,更加舍不得走了。”她说,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宿舍是三层的高低铺,一个宿舍住24个人。现在,新公寓只住8个人。以前宿舍里用电扇,现在有了空调。以前洗脸热水要自己走到走廊尽头用脸盆打,现在只要拧开宿舍的龙头,冷热水都有。宿舍配有电视机,厂区还有网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馆、小饭店等,下班后工友们不用外出,就可以看电影、唱歌、打球、聚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通过改善福利待遇来稳定农民工的流动。在娃哈哈,公司为外来民工提供廉租房,让民工们在杭州安居乐业。为吸引工人春节后回来上班,浙江民营企业普遍推出“新年开工奖”等名目各异的返厂奖。宁波一家公司已连续4年给员工发放返厂奖,100多名外来员工按工作年限,春节后回来上班就能领到300元~500元不等的奖金;一些企业还采用带薪休假、高温补贴、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开办暑期代管班等实实在在的事来牵住农民工的“心”,进而留住他们的“脚”。

  

  尽管选择企业,民工兄弟们第一看中的是工资,然而福利这块砝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提高,因为提高收入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好好生活。调查表明,一半多的农民兄弟选择企业时非常重视福利。长三角地区有20.3%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三餐;36.2%提供住宿;14.5%的企业还会发节假日礼金;12.2%企业实施带薪年假;7.7%有高温补贴。

  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民工创造社区式生活。很明显,除了工资以外,是否包吃包住、是否有节假日礼金、是否有带薪年假等其他的福利,也直接关系到外来农民工是否能在企业安心地工作生活。

  多培训最受欢迎

  这两天,来自河南的王晓涛和来自四川的邓丽君夫妻俩可以说“三喜临门”——在不久前的公司干部调整中,他俩分别被提升为新光控股集团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和物流中心总监,还将父母从老家接来一同住进公司分配的新房,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光之家”。“我们俩初中毕业就到企业了,那时候什么也不懂。现在已经第八年,得到过企业各类培训,不断学习和成长,才有今天。”

  这对夫妻的故事在浙江企业中并非个案。目前浙江企业采取了多种办法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许多城市都形成了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如2006年,新光控股集团成立“新光集团职业技术学院”,投入700多万元,共组织各种素质、技能培训教育1280期,受训员工四万多人次。在新光,每位员工进厂时,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份“职业规划表”,说明自己的打算,比如期望未来得到什么样的培训、希望自己能升到什么职位等。公司给每个班组都配备了人事专员,定期和工人谈话,根据每人的规划表帮助工人成长。去年,几个熟练技工辞职去了广东、青岛打工。不久以后,这几个人觉得还是在浙江工作“有奔头”,不仅自己回到新光,还带来了亲戚朋友。

  

  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企业时不光看工资多少,还要问企业提不提供培训。根据调查,“能对提高工资有帮助的培训”、“能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培训”受到务工人员的较大关注,他们均有强烈的愿望通过培训提高技术进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收入。调查显示,有56.3%企业都很注重对员工的在职培训,而且根据各企业自身情况出现了多种培训形式,如“请专人来厂里进行培训”、“厂里老师傅、老员工带徒弟形式”、“车间工厂线上直接培训”、“和培训学校或培训公司定期开班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浙江企业,农民工也能够得到与本地工人、高学历毕业生一样的职位提升机会。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或许这正是农民工们“用脚投票”,选中浙江的原因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榜样 B0016 凭什么留下—— 2008-1-29 钱江晚报b00162008-01-29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