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凰凤报道
本报讯 临近春节,浙江产权交易所却异常忙碌,这两天陆续迎来很多上门来洽谈的客户。对于众多非上市公司来说,因资金链紧张直接威胁到企业生存时,通过产权交易所这个平台进行市场融资或转让股权,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浙江有大大小小的企业50多万家,而上市公司仅150余家。众多非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三种:一是找银行贷款,二是民间借贷,三是找风险投资。而根据很多中小企业主的反映,随着银行资金链的抽紧,能找到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的企业,那是极少数。中小企业如果一时资金紧张,只能向民间贷款,月息一般都很高。
“在目前货币政策从紧的形势下,资金链紧张已直接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浙江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姚上毅认为,寻求场外产权市场的交易机会,对融资难的企业来说意义很大。同时,在资产交易过程中,卖一个好价钱总是企业和股东的最大愿望。“只有充分地让有实力的受让方展开竞价,才能够让资产实现更大的增值。”
去年2007年3月,杭钢集团持有的深圳富春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包转让项目,通过浙江产权交易所挂牌引来3家实力买家。经过1个多小时、118轮的激烈叫价举牌,最终获得了141%的增值率。浙报集团所持的一福建房产项目公司75%股权,成交价比评估值增值503.68%,比挂牌价高出255%。
来自浙江产权交易所的最新数据,去年40宗省属国资交易项目,11.36亿元的评估值,经该所“吆喝”,单向成交金额达19.85亿元,增值率达74.71%。既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资金之“渴”,又实现了资产的“价值发现”和“价格发现”。
除了资产增值,活跃在浙江各地的28个大大小小的产权交易所股权投融资功能越来越突出。一项调查显示,浙江绝大多数企业是家庭企业,而子承父业的不到14%,他们急需地方性的资本平台来实现部分股权变现。另外,相对全国而言,浙江的上市企业还很少,股份制企业仅800多家,未上市公司股权托管与转让、上市相关辅导以及股权投融资服务,都需要借助这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