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5版:奥运中国·传奇
3  4  
PDF 版
· 先驱
· 一位后人的
内心景仰
· 寻访,王正廷的家乡足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位后人的
内心景仰

  王正廷先生恐怕没有想到,他对中华体育事业的拳拳赤子之心,历经大半个世纪,至今仍让后人景仰不已。他的奉化老乡王亚峰,便是以先人为楷模,一直在身体力行奥运理念的人之一。

  王亚峰,44岁,微微有些谢顶,随身爱带个厚实的大皮包。不要误会,他不是大款,皮包也不是用来装钞票。鼓鼓囊囊的,都是与王正廷和奥运相关的剪报资料。王亚峰是奉化邮政局的一名职工,他的多数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故乡奉化与奥运结缘的宣传上。

  据王亚峰自己说,奉化能走出王正廷这样在中国奥运史上居于如此重要地位的人物,他是又自豪又仰慕。问题是,我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终身委员、有“中国奥运之父”之称的王正廷,对于很多外地人还很陌生,尤其奉化人不知祖上荣光,让他更觉致力于此责无旁贷。

  因为在邮递员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王亚峰于200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也入选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火炬手训练营的那几天,同为营员的贺刚是这样描述他的:

  “到训练营的那天晚上,王亚峰来到我的房间,拿出几张报纸,告诉我,这是奉化籍的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的报道。我从来不知道王正廷这个人,也许是自己的知识不够,但我有点被王亚峰的朴实和忙碌打动了。后来,在个人提名故事和风采展示上,大家几乎都在宣传自己,但王亚峰又提到了王正廷,虽然他普通话不标准,讲述得也有点罗嗦,但我静下来时想,他自己是个救活了3000多封死信的劳模邮递员,却一直尽力在宣传别人为奥运做的贡献。这样的实在很让我感动,他是一名永远在传递的邮递员,只不过以前是送信,现在是在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作为宁波市人大代表,王亚峰不止一次建议,应抓住北京奥运会契机,宣传先辈事迹,把务本学校修缮翻新,作为一个景点,开发税务场村为奥运特色村,为此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记者问王亚峰:“都姓王,你和王正廷先生是不是沾点亲?”他憨笑道:“不沾亲,不带故,完全是内心敬仰!”

  这段时间,王亚峰正在忙碌关于修建“王正廷纪念馆”事宜,“王老乃中国近代奥运史上的风云人物,有一处完好之地供后人重温历史和纪念瞻仰,是完全应该的。”    本报记者 伊志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传奇 C0015 一位后人的
内心景仰
2008-2-28 48257178002CE173482573FC00125CB9[A1-伊志刚≈B1-陈学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