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部电影。显然这个话题好像应该放在影视一栏里的,但是我认为爱书的朋友都会喜欢这部《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因此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我想大多数的书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形,想找一本书但是周围的书店要么没有要么太贵,或是版本不同,有时不得不从千里之外让朋友帮你找。在电影里,那个美国的汉斯小姐就是这样,电影一开头让我觉得有自己影子的感觉,“在美国难道就找不到英国文学吗?”呵呵,有可能是有,不过常常不尽如我意。她在一份文学评论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位于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的马儿科恩古董书店里有许多英国文学书。她试着写信请书店为她找一些英国文学书籍。于是一个关于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书店与美国汉斯小姐之间长达近二十年的情缘故事开始了。
现在有了网络,前不久我也试着通过网上的朋友帮我买自己想要的书。当我在等了一个多星期后,收到从北京寄过来的书,打开包装,看到正是自己心目中的那本书时,那种心情叫幸福!要知道那本书的版本现在不可能在书店里找到了。所以我很能理解当汉斯小姐收到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寄给她书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有了第一次,这位小姐就开始把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书店当做自己的私人书店了。这当然是基于书店本身绅士的作风。有时是找英国散文,还要是那种可以携带式的;有时找新约,还要拉丁文的;有时找史蒂文森的日志。这位汉斯小姐由于读书品味的“怪异”常常让书店帮她找一些市面上很难看到的书。只有五个职员的小书店有着英国的传统优良作风,不仅是有求必应,而且常常给汉斯小姐介绍一些第一版的书。这当中,书店还要常常换算美元和英磅的差价,因为可爱的汉斯小姐还没有学会这种算法。
这个动人的故事不光只讲些买书卖书的事,书店和汉斯小姐因为书成了朋友。为了表示感谢,汉斯小姐常常寄礼物过去,甚至给他们寄去了火腿、鸡蛋等当时(上世纪50年代)在英国都是限制供应的物资。这让这些书店职员很高兴,他们都十分喜欢这个好心的美国小姐。
这样的方式持续了近二十年,期间物是人非,有许多可爱的感人的又极为普通的故事发生在汉斯小姐和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之间。当汉斯小姐因为不得不修补牙而花掉了2500美元后,她只能放弃去伦敦看那些敬爱的朋友,84号的职员伤心地哭了。但是通信一直没有中断,她的生活,他们的生活,通过鸿雁传书,让汉斯小姐和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成了一家人。二十年,书店的人有的离开了,有的过世了,虽然从没有见过面,但是他们彼此从未觉得陌生。最后,因为店长的过世最终促使汉斯小姐漂洋过海来到了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她说我来了,我终于还是来了。
这段因为书结成的两地缘,让我感动,让我羡慕。爱书的人都会是朋友,每一个爱书的人都会喜欢这种故事。因为感同身受。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有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那就去看看《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