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5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回到一个
乡村少年的沉静
· 世间再无林徽因
·
· 哈佛英文系的印度教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哈佛英文系的印度教授
■陈丹丹
  据说哈佛的英文系并非全美最好,但秉着“谁大牌就请谁”的惯例,还是从芝加哥大学“端”来了业内“大牛”霍米巴巴。此公来自印度,毕业于牛津,乃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借着“混杂”、拉康的“他者”等概念的新阐发,提出反抗霸权、寻找“文化之位置”的可能性。我博士一年级刚入校,什么都新鲜,又早在国内听到这位“大师”的大名,自然立刻跑去他的文学理论课一睹真颜。

  这位巴巴教授,常年披黑色或褐色印度大氅,迎头走来,每每虎虎生风。他是蜷曲头发,脑门发亮,满透着精力旺盛与精明过人,再加上“大牛”的傲气,目光炯炯,让人不由得想形容:他的整个人,都是“炯炯”的。

  许多名教授都将讨论课限制于本系,这位巴巴教授倒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常有人扑过去向他表示喜欢他的课,他不动声色,只“嗯”几声,是理所当然的意思。但他也经常搞突然袭击,抓着人,就目光炯炯地问:“喜欢吗?真的喜欢吗?”而若你选课又退课,他会压着不屑问你为什么,同样目光炯炯。

  没有一般难懂的印度口音,他的英语清晰、漂亮,连英文系那位钻研莎士比亚的大卫同学,都由衷赞道:语言美!这自然为他吸引了许多听众。用我朋友的话说,就是极富“卡里斯玛”(charisma)——领袖魅力!

  讲康拉德《黑暗之心》那一课,应当是他做得最好的诗。当听到他说“语言的另一边,语言的另一边的人生大恸”,我一面在感情上难过,一面在理智上窃喜——因为在听着的,是非常美妙的、动人的诗!讲完了,他陷在椅子上,半天不能动,像一气呵成的即兴表演的终篇。

  演讲大课的讨论小课,本科生由助教带着,研究生则惯例由教授负责。这位巴巴教授的讨论课,是一大早,也可见他劲头十足。在大课上,他每节都留十分钟,“逼”学生问问题,小课就更加“变本加厉”,常出其不意,就开始环桌提问。某次,谈论某小说,某学生问到书中女人形象,巴巴教授道一句:就让我们在座唯一的女士回答吧。立时就把问题抛给了我。可怜我那小说才刚读了一半,尚未看到“女人”出场,当然差点要当场昏过去。

  犹记得,博士一年级刚开学,适逢萨伊德去世,我们的巴巴教授,在课的一开始,即发表激情洋溢的缅怀演说。然后他突然发火,相当不满我们对这样重要知识分子的去世无动于衷,立刻开始“逼迫”每一个人发表感想,环桌一周,无人赦免。

  于是我这位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也只能颤抖着,挤出几句萨伊德对于中国的意义。

  三年级之后,因为开始读政治哲学,巴巴教授的文学课,也不再上了。但还是时常想起那次“发火”事件。它让我至少领略了,这位非常“解构”、也颇为傲慢的名教授,作为“批判知识分子”的严肃情怀。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5 哈佛英文系的印度教授 ■陈丹丹 2008-4-2 48257178002CE1734825741D0019484B[A5-陈丹丹≈B1-文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