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互动
3  4  
PDF 版
· 清明,带我们追寻心的家园
· 《清明笔祭》
凸显平民意识
· 也让逝者感受“新清明”
· 打开新的
“文化入口”
· “清明笔祭”丰富了民俗活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民俗专家仲向平
打开新的
“文化入口”

  清明被定为中国法定节假日、《情归西湖——西湖文化名人墓探寻》出版、钱江晚报推出《清明笔祭》……这都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是杭州城市文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了读者的“情感入口”、也打开了新的“文化入口”。

  《清明笔祭》之所以收到数百份读者来稿、读者邮件,首先因为钱江晚报的一个版面成了读者情感回归的桃源。在平日浮躁的空气里工作生活,每个人面对不同的生存压力,他们仿佛失去倾诉之地,而与故人、与自己最亲的人对话,成了一种情感需求,宣泄他们的委屈、快乐、失败、成功……就如醉酒之人多撒泪。

  面对死亡,有时仿佛面对一扇紧紧关闭的大门。如果说“盖棺定论”,那么论给谁听?对逝者的宽容、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者忏悔……都需要一个“情感入口”,《清明笔祭》就是这样一个入口。

  时间进入到2008年,墓葬、追思不仅不再是令人避讳的话题,而且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需要、新的“文化入口”。

  巴金曾说过:“因为有了西湖三烈,人间始觉重西湖。”

  西湖名人墓葬包括“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仓水,“西湖三烈”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西湖三英”史量才、蔡永祥、于子三等上百位名人。墓葬本身是一种人文景观,可游可观可思,背后多典故,可以“发思古之悠情”。

  《清明笔祭》把墓葬文化转化成余韵深长的文字,而且和普通百姓互动热烈,它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需要,也成为新的“文化入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互动 A0007 打开新的
“文化入口”
2008-4-2 48257178002CE1734825741E003701D3[A1-杨晓政≈B1-朱成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