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 一块铜牌引出龙井往事
· 我很艺术,我来自生活
· 这次双年展可看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已拆掉的金华庙,有传说的白云庵,从前的寺庙故事不仅收在老杭州的记忆里,还引发收藏爱好者“按物索骥”——
一块铜牌引出龙井往事
  ■《杭州从前的寺庙,你还记得多少?》连续报道

  现在开始,请我们的读者做个有心人,多一双慧眼,对身边知晓或不知晓的古寺古庙,你若有新的发现,请拨打热线电话96068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开掘其中新的杭州传奇和民间故事。

  本报讯 本报《杭州从前的寺庙,你还记得多少?》的系列报道,引来了老杭州们热切关注的眼光。这些天,不停有热心的读者给本报来电,告知他们曾知道的古寺庙的故事。

  金华庙不在了,白云庵有故事

  胡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在现在杭州索非亚大酒店这地方,曾有一座金华庙,“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得到的,那时还叫涌金门直街,那金华庙香火一直很旺。现在老早没有了,可惜啊。”

  热心读者赵瀛州上周五看到本报相关的报道后,专程赶到杭州八卦田边上的白云庵,想请住持一介法师仔细说说这庵的来历。“这座白云庵颇有些来历,其中的故事很多市民可能还不知道。”可惜一介法师不在,赵瀛州便把他从一介法师那儿听来的关于白云庵的传说转告了记者。

  据赵瀛州说,白云庵建于1920年,发起人有两位,其中一位叫明智师太,她出家前曾在上海一户人家当佣人,东家看她长得漂亮,就想收她做偏房,她不愿意,就带上18年的工钱,偷偷跑到玉皇山脚下,建了这座庵。

  一块古铜牌,引出龙井往事

  杭州历史学会会员顾志法在看了本报的报道后,也打来电话。他说,今年7月,他在收藏品市场淘得一块铜腰牌,跟杭州的古寺庙可能有点关系。

  昨天,顾志法把他的腰牌拿给记者看。只见这块腰牌正面刻着五个字“西湖寿圣寺”,下边饰有五片竹叶。另一面刻着“龙井狮子峰”,下边饰有一朵六花瓣的兰花。他说,腰牌上的“寿圣寺”可能就是现在西湖龙井村里的“广福院”以前的名字,而那个地方,也是诞生龙井的地方。

  接着,顾志法带着记者来到了老龙井,一起寻找寿圣寺的旧址。跟我们一同前往的还有杭州市历史学会的理事丁云川。

  山路逶迤而行,把我们带到了狮峰山脚下,走过“十八棵御茶”边的石梯,伴着潺潺小溪流水,不一会儿便看到上刻“宋广福院”四字的一堵门墙。丁云川说:“这个是原来的寺门。现在寺没有了,就只剩下这么一个门了。”

  据资料记载,五代后汉乾祜二年,百姓募缘依老龙井建,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熙宁间改名为寿圣院,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又改称为广福院。广福院曾毁于兵火、山洪,屡建屡毁,之后还改过很多次名字,最后一次建于清代。而记者眼前的这堵门墙,很可能是清代的遗物。

  那么北宋熙宁间的“寿圣院”是不是就是“寿圣寺”呢?丁云川说:“宋代的时候,寺和院这两个字是通用的。所以,顾志法腰牌上的‘寿圣寺’很有可能就是‘寿圣院’,也就是广福院。”

  “北宋上天竺住持辩才法师就是到这里隐居的。当时寺僧为方便香客来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在旁边的狮峰山麓开山种茶,由此,开启了龙井种茶的先河。”顾志法介绍说,“当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州,经常来这里看望辩才法师,就是在这里品茗吟诗的,苏东坡还写了‘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来赞美龙井茶。那边的过溪亭就是因为他们两人的这段友情得名的。”

  顾志法说,“寿圣寺”腰牌,是否出入寿圣寺的文人墨客所佩戴的,现在不得而知,但这块腰牌的确反映了我国寺院文化的一段历史,值得讲一讲。

  本报实习生 张丹 本报记者 金 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B0007 一块铜牌引出龙井往事 2008-9-8 钱江晚报b00072008-09-0800023;钱江晚报b00072008-09-0800026;48257178002CE174482574BD0031BF07[A1-金毅≈B1-金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