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9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厚葬与薄葬
· 百钱一叫
· 分手的步骤
· 送书如嫁女
· 人活八分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厚葬与薄葬
  墓葬铺张豪华的叫“厚葬”,简陋的叫“薄葬”,往往因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力量和对身后事的认识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里提到的两个清代名人,就有“厚葬”和“薄葬”之别,其后果也不同,颇有警示后人的作用。

  其一,王文韶(1830~1908),提到这个名字,也许老杭州都知道,他的故居“太子太保大学士第”尚存,坐落在杭州上城区清吟巷。

  这位晚清重臣是1908年去世的。“王文韶的丧礼很是花了一番周折,直到第二年的旧历三月才出丧。从北京专门来了32个抬棺材的人,把棺材扛上肩头的时候要求平稳不动摇,并将大碗盛水放在棺材杠上,在32人抬着行走时,不使碗里的盛水有一点儿荡出。”

  王文韶在清吟巷的“阳宅”占地达20余亩,他的祖上就住在此地,是他当了官发了财后逐步扩大而成的。致仕前后他就操心死后的“阴宅”,请风水先生为他寻找吉地,结果相中了杭州市留下镇小和山的一片上好的茶叶种植地,这是在两山之间,风景优美的开阔地。王家出高价收购后,营建的墓葬其规模之大,讲究的程度,都是空前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笔者遇到亲见此墓葬营建的老人谈起,筑墓大量的石材都从他处运来,都依靠人力。且大量的石匠,场地平整和辅助用工都要依靠当地人,使小和山、石马屏峰等农村的青壮年大量投入到墓葬营造,导致大片的田地荒芜。

  据当地人说,王文韶死时,墓葬的营建还没有全部完成,还有一部分后续和扫尾工程。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此地划给某科研所作苗木培育基地,到五十年代后期,这个偌大的墓葬已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苗木林区。王家大力营建的偌大墓葬供死者“安眠”的时间,前后不到50年。大量的石材,建设单位无用,便“流入寻常百姓家”,笔者见到多数用于砌猪舍的地面或积肥池的底、壁了,这就是“厚葬”的结局。

  其二,再叙杭州人另一位清代高官徐潮(1647~1715),他是康熙十二年(1673)的进士,曾任工部侍郎。据说原来工部管理营建经费的“钱局”官员有冒领滥用公款的贪污浪费积习,只有徐潮“清介不苟”,事情被揭发,清查中,只有徐潮“无所连染”。他任河南巡抚时,也做了不少于老百姓有益的好事。笔者认为这个在清初为高官的杭州人,其一生的所作所为远胜上文提到的王文韶,是值得崇敬和怀念的。也许是其在世年月至今较远,又因他“居官平易,不事矫饰”,所以现在的杭州人已多数不知其人了。

  大约是1959年,一次笔者和友人根元君闲谈中,得知小和山与石马村对面的山中有一座“徐天官”墓,民间凡是官位到尚书一级的高官,常称为“天官”。联想到徐潮是杭州人,致仕后五年死于老家,葬在近郊小和山附近是可能的,就请根元带领前去寻找。因其地荆棘丛生,就带柴刀一把,边走边斩带刺的藤蔓以开路,弯弯曲曲在一处山中不大的平坦处,找到了“徐天官墓”。这座“徐天官墓”只是个不大土堆,与一般土堆不同之处仅仅是多了一块横式墓碑而已,碑文上果然有徐潮的尊姓大名和曾任官职等。墓上及周围乔木、灌木参差,杂草萋萋,绕墓一周未见一铲新培土,亦未见祭奠所遗的痕迹,类同无主荒塚。估计已多年无人扫墓敬香了。想不到这位好官而今如此冷清,夜台寂寥。友人根元君说:“近处年长的人们多数知道,徐天官是个清官,他的墓中没有金银珠宝。棺外没有砖,用的‘浇浆石灰’,破坏它不很容易,即使拆掉碎片或碎块也毫无用处。墓地又在深山冷岙,基于这一些原因,所以此墓完整地保存至今。”

  而笔者以为徐潮比王文韶更有头脑,一个是“薄葬”于荒僻的山中,另一“厚葬”于开阔的茶叶种植区,一个几百年不动,另一早已“朽骨不知何处去”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C0009 厚葬与薄葬 2008-10-21 钱江晚报c00092008-10-21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