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方面在北京专门为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举办了一场专场招聘会,但这场“有心栽花”之举,还是没有走出“花不发”的尴尬。据媒体报道,多数应聘者“不满”职位相对偏低,与在奥组委的工作经验无法对接,大多数应聘者希望月薪不低于5000元。
给那些曾经在北京奥组委工作过的人员组织专场招聘会,算得上是一种破例性质的“特事特办”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那些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一种最好的肯定。但从他们对职位及薪金的要求之高来看,这些有过北京奥组委工作经历者的视界确实非同一般。只是,这“非同一般”到底是因为奥运经历锻炼而成的高素质,还是因为仅仅有此经历而自觉养成的眼光高?不得而知。
我个人猜想,所谓不满“职位相对偏低”,是不是说奥组委的工作其实比寻常工作要高级一些,以至于有此经历者“能上不能下”,许多职位在他们眼里均不过是“很基层的职位”?至于所谓“与在奥组委的工作经验无法对接”,更是让人莫名所以,很遗憾我没能有幸进入北京奥组委工作,因此也无法知晓“奥组委的工作经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经验,更无从知晓有此经验者究竟有何不一般的身手,以至于招聘会上的大多职位根本就进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但由此也可以看到,不是随便一个职位就能承载起“奥组委的工作经验”的了。北京奥运会影响之“深远”,在这里也得到了证明。但从他们的不满或不屑来看,奥运经历似乎成了抬高身价的法码。不然,有此经历者何以藉此而表现出高人一等的骄然?
本来,一个人不管从事过什么工作,有过什么经历,都是在为人生做一些积累,这些积累有助于我们如何待人如何处事如何看待未来的种种,所以说经历是一笔财富。在北京奥组委工作过,于人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于工作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因为是在为奥运会服务,这难得的经历还可以幻化为内心的一种荣耀和满足,而不应因为在奥组委工作过,就衍化出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非高职位不能就,否则,即是掉价即是丢份。如果是这样,我倒要质疑一下这些人当初去工作的动机先了。
人有时真是个有意思的动物。一逮着机会,就要把心旮旯里那点经历作为优越感的资本拿出来晒一晒,怕人看低了。唐代那些老了的白头宫女闲坐时也总是喜欢说说玄宗,可见这种爱好古今而然,只不过,那时的白头宫女只是说说而已,如今的人则要想着法子把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待遇,也算是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