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08年和2009年即将交替的十字路口,各大基金公司年底内部工作总结和考核进入倒计时。从普通市场部员工到管理层,降薪、压缩营销和行政费用等已成为大多数基金公司熊市期间的常态。同时,为了应对2009年管理费收入可能下降的风险,基金公司在削减广告宣传费和其他营销费用的同时,致力于扩编投研团队、发行低风险产品,为明年基金业“过冬”提早谋划。
今年以来,上海和深圳的一些基金公司人员出现大换班,高管、基金经理和市场营销人员流动大大超过往年。资料显示,今年年初,南方基金公司两位副总邓召明和许小松分别加盟鹏华和国联安,而 “老十家”之一的鹏华先后从南方、博时和摩根士丹利华鑫挖来多名实力派干将。富国基金公司则是今年业内人员流失最多的基金公司,老总、副总、投资总监和市场总监集体换将。
这种人才流动频繁的态势在年关将至的情况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相反,一些资产规模在400亿上下的中小基金公司为了打个“翻身仗”,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大举招兵买马,填补空缺的投研人员。
在产品类型上,国内基金业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据半壁江山,今年债基发行又一哄而上。时隔两年多,货币基金发行再度重启。近期,国投瑞银货币基金已获证监会批准,在今年债基发行一度热过股基时,低风险产品已成为基金公司完善产品线的突破口。
“我们的资产规模毕竟是在继续缩水,营销费用上不去了,有些费用报了公司也不批。”深圳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大吐苦水。按照股票型基金目前平均8亿元的首发规模,认购费充其量仅为1200万元(费率1.5%),债券基金20亿元的首发规模认购费1000万元(费率0.6%)左右。基金公司想要从市场上多“圈钱”,认购费悉数送给银行等营销渠道。
据介绍,各个公司压缩营销费已成事实,小公司明年的营销规划更加紧缩,员工奖金、差旅费、行政费都有所减少,一些小公司就连客服方面都有压缩。
巩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