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这一袋橘子是我们寝室送给你的,一定要吃噢,这可是爱心橘。”昨天早上,在浙江工商大学当军训教官的该校人民武装学院学生小严,刚走到训练场,就被几个同学拉住,硬塞了一袋水果。
小严却已习以为常,他告诉记者:“自打16日开始军训以来,每天都有同学给我送水果,不是橘子就是胡柚,都说是爱心水果。其实我自己也买了爱心橘、爱心柚,天天招呼其他同学一起吃,真担心吃不完。”
自本报报道大二学生巫小宾卖橘求学以来,一些有类似困难的大学生纷纷效仿,在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等各高校,都能看到大学生叫卖爱心橘、爱心柚,同学、老师纷纷慷慨解囊,搬回一箱箱爱心水果。在这半个月里,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送水果的情形。
昨天,记者走进浙江工商大学钱江湾生活区的29号楼,随意拜访了几间寝室,都能看到装着橘子的箱子。“你不知道吧,现在校园里哪个宿舍不备点橘子,‘今天你吃橘子了吗?’已经成了流行语了。”大三学生小潘告诉记者。许多学生还主动在自己的QQ群里发布信息,帮忙吆喝:有同学在校园里卖橘子赚生活费,请大家少一次冲动消费,帮帮这些有志同学。
爱心水果不仅流行于大学生当中,高校的老师们也在争相做着同样的事情:买橘子、买胡柚。走过教师办公室,都可以闻到柚子那股特有的清香。在浙江工商大学10楼某办公室,一位姓刘的老师边接受采访,边热情地招呼记者:“橘子、胡柚,你爱吃什么,自己拿。”随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墙边堆放着两大网兜的胡柚、两大箱子的橘子。“学生遇到困难,当老师的能帮就帮一点,再说多吃点水果也挺好。”她乐呵呵地说。
本报通讯员 陈国利 本报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