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慧丽
“浙江有两个不足:大型国有企业少,引进外资相对较少。如果把央企引到浙江,扬长补短!央企有钱,世界500强里有19家。你们抓紧傍老大!”3月上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张德江副总理到浙江代表团听取审议,妙语给浙江经济支招。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剑星听了内心很激动——他刚好干了个“傍”央企的事儿,还非常有成效。
2007年年底,浙江民企虎山集团和央企中国建材等几家单位合作,共同成立国企“南方水泥”,其中虎山占股约12%。
积极促成合作的民企老总张剑星告诉记者:“依靠央企和民营资本共同的力量,我们一年半内整合东南经济区五省一市近70家企业,迅速确立了中国水泥市场第二的地位。”
近两年,民营企业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关注,“国退民进”一度成为潮流。但国企改制出身的张剑星在这个时候选择重新投入央企怀抱,也有他充分的理由。
而他的理由,刚好触及了现在一个热门命题“国进民退”。2009年3月1日,国企宝钢集团收购宁波钢铁股份后,这个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关注。
“原来的虎山集团虽然也是非常强的民营水泥企业,但要问鼎‘国内第一’,还是比较遥远的”,张剑星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有信心再通过一两年的发展,成为国内市场第一。”
2008年,浙江水泥企业整体走出低谷,行业去年产量创造历史新高,达1.02亿吨,利润也实现突破,达到11.35亿元。
“如果不是有预见性地先联合起来,如果不是加入国有大企业集团,可能浙江的一大批中小水泥企业都会倒闭或亏损。”张剑星说。
在他看来,“整合集中”不仅是应对将来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之需,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浙江民企里富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他们对“国进”有什么看法呢?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不管什么进什么退,只要把企业做大就行。我举个例子,现在饮料行业推新品,光是广告费用就得5亿~10亿元,普通的企业怎么进入得了这个领域?市场的趋势肯定是大并小、小配大,如果你成为行业的老大,掌握定价权,就什么都不怕。”
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委婉地说:“在中国做民企,企业家要专注的事情是提高质量、抓好管理、搞好服务,我从没有想象过享受国家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比如‘汽车振兴’、‘四万亿’等等。‘国进民退’也好,‘国退民进’也好,只要是国家的政策和导向,我们举双手表示赞成,我们还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