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6日,本报刊登《南山路出租车被索“保护费”昨一的哥被打成了“血人”》一文,揭开了本报持续多年关注出租车候客费的报道序幕。
当年,通过本报报道,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南山路7车霸被拘,同时,有关部门出台四大措施斩断“车霸”的根基。
2007年6月,本报记者再次通过连日暗访发现,在杭州延安路、平海路等不少场所仍存在收取候客费的问题:的哥没有交200元就不能停车候客。在有些生意好的场所,甚至出现了要托关系才能交钱的情况。
运管、物价等部门表示,经过2005年的整治,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可随即又有所抬头。
继2005年之后,本报此次报道再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少司机高兴地致电本报:有的娱乐场所已经主动停止收取了候客费。
当年11月,本报报道的这种现象得到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回应——杭州市交通局、市旅游委员会、市物价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召开会议表示,这五家职能部门已联合发出《关于严禁向出租车违规收取候客停车费的通知》,将进一步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为出租车经营者减负。
这一举措,被许多人称为杭州迈出了打破候客费“潜规则”的实质性步伐。
不过好景不长,去年8月份,一名的哥向杭州12345市长热线投诉:一些娱乐场所又开始向的哥收取候客费了。“候客费”的卷土重来,使“禁令”仿佛成了一纸空文。